黄帝,作为古代三皇五帝之一,不仅是四千七百年前部落联盟的杰出领袖,更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被尊为陈姓的血缘始祖及华夏民族(汉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后裔中,陈胡公(妫满),作为黄帝的四十三世孙及舜帝的三十四世孙,被尊为陈氏家族的受姓始祖。
自陈胡公起,陈氏一脉历经传承,至第五十一代时,陈完因家难避难至齐国。随后,在第六十一代,陈氏一支改姓田;至第六十七代,田建生有三子:星、桓、軫,其中軫恢复陈氏,并迁往颍川,被封为颍川侯,从而确立了陈氏在颍川的郡望。
此后,陈氏家族继续繁衍,至第七十七代日源,其子孙太邱实育有六子,其中第四子谌(字季芳),与兄长齐名,历经仕途,最终成为长城县令。陈氏血脉绵延至九十四代,文赞共生有三子:谈先、霸先、休先,其中霸先建立陈朝,传位于谈先长子陈蒨。而谈先的次子陈頊留有四十二子,长子叔宝继位,五子叔明则被封为宜都王。
时间流转至百零五代,陈氏分为伯当与伯宣两支,伯宣一脉形成江洲派。伯当则生有元史,元史之子徽(后改名晖),在唐昭宗时期登科入仕,历任温州司户参军及大理寺官职。因战乱,徽公从金陵迁至泰和,成为江右陈氏的重要人物。
至百十五代,积中公育有二子:轼与軧。轼公字彦安,任迪功郎并迁任翁源县令,其后裔形成江右棠梨山派。而軧公,字彦约,号保昌公,携妻儿欲入粤时,其妻曾氏不愿,故軧公仅携长子晦叔与次子宏叔返回江西泰和守宗,其余子嗣则随母留粤。
晦叔一脉传至敏公,原籍江西赣州府石城县。面对国家动荡,敏公之孙昂、晏、昴分别迁往石步、桥头、水贝九房等地,其中昂公作为广东监税官,最终定居东莞石埗,成为今日石步村陈氏之始祖。这段历史,见证了陈氏家族跨越千年的迁徙与繁衍,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
2024年9月12日,探访东莞市寮步镇石埗村,岁月悠悠,陈氏小宗祠静立其间,见证着陈氏家族千年的繁衍生息与荣耀传承,一砖一瓦皆故事,一楹一联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