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是中国第五大姓,国内约有5400万人,全球则达8000万之多。
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
陈姓人口众多,分支庞杂,却都一致认可陈姓发源于宛丘,认为陈胡公是其得姓始祖。如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陈氏子孙到淮阳陈胡公墓祭拜。
“陈”字释义
1、安放;摆设;排列。如:陈设。
2、叙述;说明。如:条陈、详陈。
3、时间久的;旧的。如:推陈出新。
4、周朝国名(?—前478年)。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亳州一带,为楚所灭。
5、朝代名,南朝之一(557年—589年)。陈霸先灭萧梁后建立,建都建康(今南京),为隋所灭。
6、古又同“阵”(zhèn)。
姓氏图腾
陈姓图腾的形象:两侧旌旗招展,中央山丘前是列队待发的战车,战车上有手持戈戟列队以待的三军。
陈姓图腾的产生,先从陈字说起。陈字的含义之一是阵列。陈字在古代与阵字相通,故古代陈字意义之一为阵列,即旌旗之下,战车、士兵列阵于国土待战出征。史载,黄帝发明了古代高轮车,高轮车成为黄帝部落的象征,故黄帝又称轩辕氏。
陈国建国初期,陈胡公是周武王乘龙快婿,陈国与周王朝关系甚密,陈国军队常被周天子派遣,去征战入侵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和周王朝内反叛的诸侯国,干戈扰攘,征战不息。旌旗飘扬、鼙鼓声震、战车辚辚、战马萧萧、兵士整装持戟、车马列队待发之场面,成了陈国象征性的壮景。陈姓在这个时期形成,陈姓图腾也就此产生。
得姓开山祖
陈姓的远古历程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和陈氏的血缘之祖舜帝开始。黄帝被认为是陈姓的史前远祖,而舜帝则在家谱上被认为是陈姓的血缘先祖。陈姓部落是炎黄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封地在宛丘;舜帝时期,陈氏部落处于极盛时期,到夏代一度衰落,商朝略有转机,自周武王将长女嫁给胡公后,陈姓开始显赫起来。周武王灭商以后,寻求舜帝后裔,以为祭祀舜庙,将胡公封于陈(宛丘)。陈国作为周王朝的血亲和封国,备受周武王以及以后的康王、昭王等君主的尊崇。可以说陈氏在陈国建立以前,陈姓除了血缘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指为部落的称号,陈国建立是陈姓由部落符号向血缘家族符号转化的标志。陈国开国公胡满也因此而成为陈氏得姓的开山祖。
陈姓产生源流
源流一、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
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舜,也称虞舜,姚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裔33世嫡长孙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妫陈胡公满传至10世孙陈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后改田氏。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齐王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前文已经叙述,从姚姓族人衍生出妫姓,再妫姓改姓陈姓、胡姓,部分陈姓再改为田姓。
陈姓历史悠久,如滔滔江河绵延在中国的历史版图上。期间陈姓不断衍化出其他的姓氏,同时又有不同的姓氏融合到陈姓的主流之中。与陈姓异姓同宗的姓氏有田、王、孙、车、陆、敬、袁、孔、庆、夏、司徒、司城、少西、威、靖、尝、法、五王、子鞅、子穆、子尚、子芒、子禽、仇子、子石等四十多个。而刘、曹、高、黎、白等姓都有改姓为陈的。
源流二、出于陈国公族后裔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名为氏,就是陈氏。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名为氏姓陈。
除了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陈留,避居陈留郡;二是陈湣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或颍川;三是迁居固始,源于陈湣公次子陈温之后陈琏,其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唐代中,环公(临海令)带着陈伯琪等六个儿子避难于莆田仙游,其第五子伯瑄(满公之70世孙),那时因江南西道南康县有一位署官食禄的马聪与他友善。在造访马府时,两人结伴游览了庐山,后遂迷恋匡庐气势磅礴,蠡泽风景优美,乃偕其子旺徙而居之,晦迹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伯瑄遂成为浔阳陈氏的开山之祖,德安位居江州境内,九江之南,两地相距较近,因而被称之为江州陈氏。
源流三、少数民族陈姓
韩国朝鲜族陈氏。全部来自中国,本贯有130多个,但现存不到10个,主要是:江陵陈氏、广东陈氏、南海陈氏、德昌陈氏、罗州陈氏、骊阳陈氏、骊州陈氏、临波陈氏、梁山陈氏、三陟陈氏、神光陈氏、福州陈氏、杨州陈氏,这些陈氏的祖上都是从中国迁过去的。除梁山、广东本贯外全部是骊阳本贯的分支。骊阳陈氏是中国宋朝陈诱东渡后的子孙,梁山陈氏是明太祖时陈普才的后代,明朝末年又增添了东援将领陈磷的后孙,即广东陈氏。韩国的陈氏和中国朝鲜族陈氏实际全部是中国汉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北魏鲜卑族陈氏。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改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
女真族陈氏。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经形成。
蒙古族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
回族陈氏。明成祖时,山东历城回民陈氏被指定为葬于德州北郊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墓供役。民国初年,由河南各地迁到湖北沙市三岔路、迎禧街一带的回民有陈氏。
此外,壮族、黎族、彝族、朝鲜族、白族、高山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陈氏。
源流四、帝王赐姓为氏
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隋朝时期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地区(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在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和黄河以东地带)的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杨坚的宠信,官至柱国,领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