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塘湾祠堂筹建工作推进会议成效初显
备受瞩目的张塘湾祠堂筹建工作有了新进展。昨晚(3月22日晚),在张塘湾乡亲群里,掀起了第一波捐款热潮,当晚已收到捐款28万元(不含集资款)。其中,陈秀华20万元,陈晶2万元,港商陈叔吾5万元,陈松泉、陈建中各五千元。其余绝大部分捐款正在赶来的路上。祠堂筹建工作推进会成效已经开始显现。
3月20日,张塘湾祠堂筹建工作推进会议在咸昌产业园会议室胜利召开。会议由筹建工作总负责人陈国元主持,陈俊华、陈文凡等共19位村民代表到会(另4名代表因故请假未能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修建祠堂功在当代,利在后世。无论是从张塘湾的历史和张塘湾在当地的地位、影响来看,还是从当前的形势以及增进宗亲友谊、加强团结、凝聚人心的实际需要来看,都十分必要,势在必行。大家一致同意迅速启动祠堂修建工作。
会议要求,要广泛宣传动员,广开筹资渠道,争取各方支持。主要筹资渠道为三条,即村民集资、社会捐资、政府支持。
会议明确了集资对象和集资标准(详情《会议纪要》)。会议号召,祠堂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实事、好事,是湾村的公益事业,是全湾村人自己的事情。全湾人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并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宣传工作,为祠堂建设出智出力,汇聚起建设家乡、振兴家乡的磅礴力量。
会上,陈国元、陈秀华、陈咏雄、陈国平等纷纷现场认捐,远在广东东莞的港商叔胡子专程打来电话,认捐五万元。他们的慷慨义举为捐资赞助工作带了好头。
本次会议得到了张塘湾优秀民营企业家、江夏区党员乡贤、武汉晶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秀华的大力支持。他不仅是祠堂筹建工作主要的发起人、组织者之一,热心参与各项筹备工作,在前期学习参观、考察论证中提供了资金支持,本次又无偿提供会议讨论、学习交流场所和会务服务,为参会代表安排了丰盛的工作用餐,为会议的圆满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2、张家塘祠堂筹款再传捷报
酬修祠堂的集资、捐资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大家热情高涨,纷纷为祠堂集资、捐款,活动开启时间比原定的四月一日提前了近十天。继3月22日晚上第一波捐款热潮后,昨天(3月23日)的捐款活动再传捷报,又有六人慷慨解囊,共捐款四万余元。其中,陈俊华、陈国元两位书记各捐款一万元,陈文凡捐款一万二千元,陈振五千元,电哥(革营)、勇哥(胜勇)各两千元,其他人的捐款尚在统计之中。电哥、勇哥等人表示,如果需要,后续还可能会有二次乃至三次捐款。让我们为他们的表态热烈鼓掌。
3、张家塘筹修祠堂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张家塘筹修祠堂工作开展以来,成效显著,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我们捐款修祠堂的消息传播开后,引得社会上一片赞誉与羡慕。原在舒安工商所工作的老李(合力村李道中湾人)说,张家塘不愧是江夏有名的村湾!张家塘村民捐款修祠堂开创江夏修复祠堂之先河。小村湾修祠堂就难啰!老灯高中同学黎泽林(铜山黎湾人)留言说,大爱在张塘,犹见家乡政绩;全心献桑梓,长留褒祠深情。武汉市水务局干部陈文凡说,大家的事,大家同心协力。集资必缴,捐赠自愿,尽力而为,不在多少,不必攀比,捐赠的宗亲都是好样的。本湾村民陈建平感慨地说,这次祠堂建设项目可以说是湾村最具风采、最团结、最友爱、奉献者最多、最有影响力、有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最忆是乡愁,我期待有一天在祠堂里面放声一曲,表达我对故乡的留念。
4、张家塘祠堂筹款逼近60万大关
据悉,4月4日清明节当天,湾子还将请专业的风水堪舆大师亲自看风水选地址,很多在外的大佬那天都会回乡观礼,并现场捐资,到时将掀起另一波捐资高潮。我们热切盼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5、张塘姑娘不简单姑侄姊妹齐捐款
对湾子这几位姑娘的情况,小编知之不多,但多少也还是了解一点。国枝大姐是大家都熟悉的老支书俊华哥的姐姐,今年60多岁。因为年龄相差比较大,她又早年外出当工人,我们很少打过照面,相互了解不多,估计到现在碰面她也不认得我,当然我这个人她应该是知道的。前年,她看了我们公众号的文章后,在里面有过留言,我们因此加了微信好友。国枝姐为人谦虚谨慎,她把自己微信昵称取名“知知”,大概是为了表达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吧!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跟她婆家人包括她婆婆和两个小姑子倒是蛮熟悉,详情这里就不啰嗦了。
带头捐款的莎莎,是国枝姐的亲侄女,按辈分算,她是小编的侄孙女。三十年前,小编在村小学教书时教过她一年,应该就是一年级,之后好像就再没见过她。因为时间隔得太久,她们那时又太小,所以现在对她的印象比较模糊。据说她丈夫是个大老板,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不清楚,也没跟她爸爸华哥或她的叔叔伯伯等人打听过。
陈珍兰、陈芳姐妹,是小编一个房头的堂妹。珍兰要小我几岁,从她的朋友圈信息看,她现在在武汉做蔬菜、水果、莲子等生鲜销售生意。陈芳估计小我十岁以上,她上小学时我也教过她,现在头脑中对她的印象也就是她那时候的样子。她现在好像在深圳开了一家物流公司,搞得风生水起,混得不错。去年她回家过年,因疫情防控,武汉封城,年后她不能按期返回深圳,在娘家呆了一段时间。大家有时在乡亲群里闲聊,所以也成了微信好友。
陈秋香、陈桂香姐妹俩中,小编对陈秋香印象比较深。一是因为三十年前曾经教过她,二是因为她跟我大侄女同名,她们又是同班同学。我大侄女原来也叫秋香,后来上学后发现一个湾子一个班两个叫秋香的,我侄女就把学名改为述芬,秋香就成为她的小名,我们平时还是叫她小名秋香。现在头脑中对这个秋香的印象,跟陈莎、陈芳等人一样,也只是她上小学时候的样子。至于陈桂香,因为那时没直接带过她的课,了解得就更少了。
说到一个班两个人同名的情况,我又想起了陈锋和陈峰。陈锋是我们湾子文星哥的儿子,文连的侄儿;陈峰是郭家咀湾子的。三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班上,一起上一年级。因为名字读音一样,喊名字时容易搞混,为了区别开来,小编就把陈峰改名陈山峰,当时也没征求他父母的意见,改就改了,只是不知道他后来是否还叫这个名字。
巾帼不让须眉
6、张家塘祠堂募捐再传佳话
陈珍兰:五姊妹争相表心意
金素梅:替未成年子女捐款
张家塘祠堂募捐再传佳话。继前天陈珍兰、陈芳姊妹,陈桂香、陈秋香姊妹各捐款1000元之后,昨天,珍兰的另外三个妹妹佑兰、三桂、桂兰三人每人捐款1000元。至此,她五姊妹各个都为祠堂建设贡献了一份心意。陈珍兰说,全湾人同心,黄土变成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事情就好办了。
在陈秋香捐款之后,她的嫂子金素梅(她们应该是姑嫂关系吧,我不确定)也替自己的两个女儿陈梦悦、陈梦婕和儿子陈佳烨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每人各捐500元,共计1500元。她说,家乡修宗祠是好事,后人会记得你们的。只要是张家塘的子孙,都应该尽一份力。
说来惭愧,因为年龄差距,过去两家房子又隔得远,我跟珍兰她们虽然是堂兄妹,但交往不多,除了她和陈芳之外,对她另外三个妹妹,我至今还傻傻地分不出哪个是老几,哪个叫什么,特别是老幺桂兰,我竟然没有一点印象。昨天,我让珍兰把她姊妹几个的名字按排行发了过来,她们从大到小依次是:陈珍兰、陈佑兰、陈三桂、陈芳、陈艳林(弟弟)、陈桂兰。
至于金素梅,她以前在群里聊天时,微信昵称叫“素梅”,开始我还以为是我们湾子的姑娘、建军的二姐素梅姐,后来才知道他是金春的老婆。不知道她现在还在不在群里,现在好像没看到她在群里说话了,也不知道她是不是改了昵称。总之,向她们学习就是了。
老中青三代齐上阵
7、张家塘祠堂筹款继续稳步推进
昨日捐款人员中,老中青三代都有。年龄最大的玉凡姐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已经六十多岁,捐款2000元。她的妹妹玉枝为六十年代末期出生的,五十岁左右,属于中年人,捐款1000元。中年人中,还有陈胜春,武钢焦化公司总经理,也是六十年代末期出生的,捐款5200元。其余5人都属于八零后的年轻人,其中,陈丽、陈婷、陈兰芳为三姊妹,陈丽捐款2000元,陈婷、兰芳各捐款1000元。青年男丁2名,即陈坤和陈汉明,陈坤捐款3000元,汉明捐款2000元。呈现出老中青三代齐上阵,姑娘、男丁都出力的良好局面。
据悉,明天清明节当天,许多早年外出的人家都将回乡祭祖,现场捐款,相信一定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让我们明天见吧!
祭祖扫墓、踏勘选址、现场捐款
8、这个清明过得真有意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
4月4日,清明节,既是人们集中回乡祭祖扫墓的正日子,也是我们张塘湾祠堂项目选址的既定日期。
也许是先祖护佑,特意为了方便我们祭祖扫墓、踏勘选址一样,已经连续了一周的绵绵阴雨,在这一天竟然雨住云收。更奇特的是,根据天气预报,过了这一天,以后又是连续多天的阴雨,你说奇怪不奇怪?
当天上午,陈国元、陈俊华、陈秀华、陈文凡、陈国平等张塘湾祠堂筹备组一行人员,带着特地请来的风水堪舆师,围着湾村外围现场踏勘了一番,在对几处备选地段比较之后,初步确定将位于湾子西北角、从村部进入湾子公路左手、原水军家承包种杉树的那片荒地作为祠堂建设的首选之地(最终将根据土地、规划部门的审批意见来定)。
昨天回乡祭祖的宗亲很多,大家都十分关心祠堂建设情况,围绕祠堂建设纷纷各抒己见,建言献策。部分人员现场捐款。当天收到捐款73000万元,其中,陈国平(陈波)5万元(现金),陈新文12000元,陈颜枝2000元,陈文连3000元,陈卫东2000元,陈浩2000元,陈文兵的两个姑娘陈放、陈婕各1000元。大家感慨地说,这个清明有意义,祭祖扫墓、踏勘选址、现场捐款三不误,很久没有看到宗亲之间这么团结、友爱、热闹、温馨的场景了。
热爱家乡不分先后。根据祠堂筹建方案和筹建工作会议纪要等文件精神,在祠堂竣工之前,仍然随时接受宗亲的捐款。有捐款意愿的宗亲,可及时与筹备组人员联系。早年外出、家庭成员中没有人员在湾村乡亲群的,请及早联系入群,以便及时了解家乡动态。
助力祠堂建设
9、“新张塘人”在行动
根据前期相关会议、文件精神,清明节期间为集中接受张塘湾宗亲集资、捐资的时间。目前,尽管清明节已经过去,但为湾村修祠堂的捐款活动仍在继续进行,捐建祠堂的善款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向祠堂建设资金专户。用陈文兵同志的话说,悬念还在继续。据悉,最近两天已经接到8人的捐款,金额2万元。其中,已出嫁的姑娘2人,燕兵和珍玉各1000元;月兵、华兵兄弟俩各5000元;建平1000元。尤为可喜的是,一些“新张塘人”也加入了捐款行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与前期捐款的主要是在湾村土生土长,有着在湾村生活、成长经历的人不同,所谓“新张塘人”,是指那些不在张塘湾子出生,也没有在湾子生活、成长经历的张塘子孙。这个“新”,一不是说他们是外来户,二不是说他们是年轻的新生代(当然里面包含有新生代),只是为了与在湾村土生土长的宗亲区别开来,又想不出更好的称谓,只好把他们称为“新张塘人”。比如,前天捐款的陈辉、陈刚兄弟俩,他们是早年外出工作的陈作本(电哥四爷)的儿子,在武汉出生、成长、工作、成家,没有在张塘湾生活过。为了支援家乡祠堂建设,他们一个捐了3000元,一个捐了2000元。
陈辉、陈刚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如今都已进入了天命之年。如果说他们是老一代的“新张塘人”,那么,昨天捐款的陈俊义则可以说是新一代的“新张塘人”。他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生,今年25岁,在武汉某企业工作,每个月工资只有四五千元,收入不高。他说,自己虽然不在湾子出生,也没有在湾子生活、成长的经历,但是,骨子里遗传了张塘人热爱家乡、“故土情深”的基因,也希望能为家乡修建祠堂尽一点绵薄之力。因此,他也主动捐款2000元。
还有其他一些“新张塘人”,因对他们的情况不太熟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有了他们的参与,相信湾村祠堂筹建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快。
10、筹修祠堂让“游子”找到了回家的路
4月10日晚,客居祝庙村祝王湾多年的张家塘子孙陈志必、陈志胜、陈志利三兄弟为湾村祠堂建设捐款7200元,受到了全湾人的高度评价,大家纷纷为他们“回家”的举动点赞,向他们致敬。祠堂筹修工作总顾问、张塘村前任书记陈俊华说,陈志必一大家身居异地,心系张塘,主动为本族建宗祠捐款出资,增砖添瓦。他家的崇高精神境界值得我们敬佩,我们任何时侯都不能忘记他们一家。祠堂筹修工作总负责人、张塘村现任书记陈国元说,热烈欢迎陈志必三兄弟“回家”。这是祠堂筹建工作开展以来,发生的又一桩感人至深的事件。
由于陈志必家的世系情况有点复杂,湾子里很多人(估计包括陈志必他们自己的子孙)都不清楚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捋一捋。
陈志必家原来是湾子五房太公其佐公的后裔。其佐公的孙子宏庠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全安公(现存支系为陈立生家),次子全宽公。因当时宏庠公的二代堂兄弟、二房其仁公的孙子宏模公无后人,就将五房的全宽公降服兼祧(俗称过继)给二房的宏模公为嗣,于是全宽公及其后裔名义上就成为二房的支系了。陈志必家就是全宽公的后裔,也是二房现存的唯一一支血脉。
估计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于婚姻关系,陈志必的父亲立富公落户祝王湾,他们家从此在那里定居至今(如果叙述有误,敬请谅解)。
虽然他们已经在祝王湾生活了几代人,但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是张家塘的子孙,时刻牵念着家乡。不管是湾村序谱还是其它公益事业,他们一家都积极参与。
得知湾村筹修祠堂的消息后,他们主动与湾村相关人员联系,表达了希望为祠堂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的愿望。经过多次沟通,筹委会了解了他家的具体情况,将他兄弟三家纳入了湾村户籍、男丁统计行列,邀请他们进入了张塘湾乡亲群,跟大家一道交流、沟通,及时掌握湾村各种信息,实现了他们“回家”的心愿。随即,他们按实有男丁9人缴纳了集资款7200元。为了表彰他们身居异乡不忘故土的精神,筹委会决定,将他们的集资款作为捐款登记、公布,将来再把他们的名字镌刻在祠堂建设功德碑上。
11、张塘湾祠堂筹备工作第二次代表会议召开
正式确定了祠堂选址,签订了施工合同
4月24日,张塘湾祠堂建设筹备工作第二次代表会议在咸昌产业园召开。祠堂建设筹备工作总负责人陈国元主持会议,筹备工作总顾问陈俊华对前段工作做了回顾、小结,全体与会代表认真审议、通过了选址决定和祠堂建设合同文本。会上,经过表决,正式确定了祠堂选址,签订了施工合同。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以及湾村现有土地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周边建筑布局、三次风水堪舆结果,以及征求湾中长老意见的基础上,全体代表一致同意将祠堂选址定于大枫树下、门口塘东南角地段。
与会代表认真审议了合同条款,一致认为该合同体现了节俭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大家一致同意与乙方鄂州市东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签订该合同,并现场签字,由乙方尽快组织施工。
陈国元在讲话中强调,要认真做好工程质量监管,督促乙方落实好工程质量保障和安全生产措施。施工中的协调和监管工作由陈俊华总负责,陈国家、陈作良、陈国军等人以施工员的身份协助做好质量监管工作。湾村全体成员要顾全大局,按合同条款约定,全力支持乙方施工。如有涉及个人利益需要与乙方交涉的问题,由陈俊华代表协调小组出面与乙方交涉,其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直接出面干涉、阻挠乙方施工,以维护好湾村的良好形象。
陈俊华在回顾讲话中,对前段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在前段工作中,全湾人对祠堂筹建工作表现了极大的热情,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大家自觉集资,踊跃捐款,涌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即基本完成了集资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筹款工作呈现出进度快、额度高、效果好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全体宗亲高度自觉、同舟共济、精诚团结的湾村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他号召大家要继续发扬成绩,趁势而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劲头,全力推进祠堂筹建工作。
筹款最新进展
12、张塘湾祠堂今日奠基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
今天是五月五日,农历三月二十四日,立夏,正是一年中生机勃勃的时候。卯时初刻的张家塘,处处山明水秀,鸟语花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张塘湾东南角大枫树下,祠堂奠基仪式正在这里举行。五点零八分,在风水先生的主持下,陈立树、陈抗美、陈声远、陈胜文、陈述德等湾村五位长老点燃香烛,手持高香,祭拜天地、祖先。跳动的烛火,袅袅的轻烟,恭敬虔诚的祝祷,惊动了四周树木上栖息的鸟儿,一时间百鸟争鸣,打破了湾村黎明的宁静。
祭拜仪式结束后,五位长老按照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各占一方,挥锹铲土,为祠堂奠基。随后,施工队测向、放线,祠堂建设进入正式施工阶段。这是张塘湾继柳公祠后第二次修建宗祠。这次修宗祠,不仅仅是为了修宗祠而修宗祠,更是为了将张家塘全体子孙的心凝聚在一起,以再现张家塘昔日的雄风。
据悉,这次修建的祠堂,除了拥有一般祠堂的特色外,还将融合很多张家塘特有的历史、文化元素,祠堂旁边会专门设置一处存放湾村古老东西的区域,存放清代遗存下来的村规民约石碑、湾子过去的祠堂柳公祠的垫脚石等。
参加今天奠基仪式的,还有祠堂筹建工作总负责人陈国元、总顾问陈俊华,以及筹委会核心成员陈秀华、陈革营、陈作良、陈卫兵等人。有了全湾人的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祠堂建设一定会顺风顺水,早日竣工。
耄耋老人陈立域老师
13、为家乡祠堂建设捐款四万元
5月13日,张家塘祠堂建设资金专户收到一笔特殊的捐款:已经年过八旬的陈立域老师为祠堂建设捐款四万元。
陈立域老师出生于1937年,今年84岁高龄,是新中国第一代知识分子。他老人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师范毕业后,一直在家乡从事基础教育,桃李满天下,育人无数,是我们当地几代人的老师,受到几代人的尊敬。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过去,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以民办教师为主体。民办教师大多都是初中毕业水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只能是边工作边学习边摸索教育教学规律,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实属凤毛麟角,一所学校有一两个就不错了。幸运的是,陈立域老师是我们湾子人,长期在本村小学任教,不仅教出了一大批学生,还传帮带了一批年轻的民办教师,对帮助他们提高业务能力和文化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立域老师为人温厚,性格随和,对学生和蔼可亲,深得大家喜欢。只要是他上课,课堂上气氛都很活跃。正如魏巍作品《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先生一样,立域老师在惩戒那些不守纪律、调皮捣蛋的学生时,手中的教鞭也是举得高、落得轻,从来没有说把哪个打得么样的。
立域老师深谙教学之法,在讲授课文时,从不照本宣科,而是联系实际,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多方涉猎,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我读四年级时,他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四年级语文有一篇课文《捉鱼》,在讲授这篇课文时,他给我们讲述他读师范时,星期天和同学们一起去郊外的水沟里捉鱼的故事。他们那一次捉到了大半桶鲫鱼,回到寝室后,将捉来的鲫鱼煮鱼汤喝。提到那个鱼汤的鲜味时,说得我们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在《自然》课中讲授蚂蚁、蚯蚓等的知识时,他不囿于课本上的知识,还旁征博引,介绍关于蚂蚁、蚯蚓研究的新知识、新动态,说蚂蚁加工制作后可以用来泡茶泡酒,有保健养生的作用;蚯蚓的身体里蛋白质含量很高,国外有人专门养殖蚯蚓,养殖的蚯蚓有大拇指粗,可以用来做菜,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
正因为他懂得教育之道,所以他的几个孩子个个都有出息,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当了老板,成为湾子里的“名门望族”,让乡邻们艳羡不已。
立域老师坚强乐观,任何时候都对生活充满信心。文革时期,他曾经被打成右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上面先是让他回家务农,后来又让他抛家别口,到离家几百里之外的葛洲坝建设工地搞宣传,他都能正确对待、泰然处之。打倒“四人帮”后,他落实了政策,重新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分田到户后,因为当时还是半边户,他工作时间安安心心教书育人,休息时间还要在家里做农活,虽然他个子不高,块头不大,本身力有限,干农活很吃力,但是农村壮劳力从事的活路,如用牛、挑草头、碾谷、轧米等等,他一样都没落下过,经常是一身泥一身汗,跟一般农民并无二致,看不出一点知识分子的架势、派头。
立域老师退休后,跟孩子们一起在武汉青山生活。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他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变化。这次听到湾子建祠堂的消息,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正是需要大把医疗费的时候,毅然决定捐款四万元支持家乡祠堂建设,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他的伟大人格。
向我们最为尊敬的立域老师致敬!
附:张家塘祠堂筹款最新进展
14、张家塘祠堂建设开启二次捐款模式
5月19日上午,随着电哥、老灯两人各3000元的捐款入账,标志着张家塘祠堂建设正式开启了二次捐款模式。
因原规划时只考虑了祠堂主体建筑、装修工程,没有涉及祠堂附属、配套设施,不利于今后在祠堂办事。为此,筹委会决定一鼓作气,将祠堂附属、配套设施一并到位,主要是增加了厨房、公厕、挡土墙、功德碑、塘塍广场硬化等工程,以及神龛、神案、桌椅板凳、吊灯、香炉等设备购置。增加的工程及设备购置费用共计25万元。与此前祠堂建筑、装修工程款123万元一起,资金总需求为148万元。截止目前,实际到位资金为93万元,缺口55万元。
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筹委会决定开展第二轮捐款活动,号召大家主动为祠堂建设捐资助力,排忧解难。5月18日,二次捐款的倡议书发布后,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电哥当晚即表示将再次捐款3000元。5月19日上午,他承诺的3000元捐款即已到位。
其实,此前陈国元、陈勇、陈军等人已经有过二次捐款的义举,他们的举动成为开启二次捐款活动的先声。
据悉,为了方便那些有捐款意向、但当时资金安排不过来的宗亲捐款,筹委会决定试行认捐模式。认捐的款项不要求当时到位,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适当延后,只要在祠堂建成交付使用前到位即可。这一便民模式的推出,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模式推出当晚,电哥便认捐3000元,第二天(昨天)上午,认捐的3000元即已到位。昨晚,又有陈卫兵认捐1000元。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宗亲加入到二次捐款的行列。
15、《张家塘祠堂建设工作简报》正式出刊
5月21日,纸质版《张家塘祠堂建设工作简报》1–20期(含本期)样刊全部出齐,标志着记录张家塘祠堂建设历程的专门性工作简报正式出刊。这是继5月20日,祠堂建设会议纪要被制作成规范化的红头文件后,祠堂建设工作规范化取得的又一个重要成果。
张家塘虽然只是一个没有行政级别的自然村落,但我们凡事讲规范。在祠堂建设中,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均按照正规程序、模式执行。因此,才有了上述纸质会议纪要、工作简报等正规文件。
《张家塘祠堂建设工作简报》主要刊发张家塘祠堂建设过程中的动态消息。此前,这一功能主要由“张家塘”公众号承担。因公众号为网络新媒体,其发布的内容只具有即时性,不便于存档和后期查找。为了给祠堂建设留下物化的历史资料,便于今后整理归档,长期保存,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祠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信息除了在公众号发布之外,同时制作纸质版《张家塘祠堂建设工作简报》予以刊载。该简报为内部资料性质,不对外发行、赠阅,仅供今后放置于祠堂展示和湾村宗亲翻阅。因印制数量有限,因印制数量有限,该刊除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之外,还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特殊情况下,经过允许,可以少量翻印。
简报创刊后,宣传祠堂建设的载体,由原来的“两个一”,即“一群”(乡亲群)、“一号”(公众号),变为了现在的“三个一”,即“一群”、“一号”、“一报(简报)”,提升了宣传工作的档次,也增加了祠堂建设历史的厚重感,具有较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再组织再动员再鼓劲
16、张家塘祠堂建设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
6月4日晚,张塘湾祠堂建设第三次代表会议在纸坊龙湾酒店召开。会议由祠堂建设总负责人陈国元主持。祠堂建设总顾问陈俊华、财务总管陈秀华等先后发言,介绍相关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陈松泉、陈革营等1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开展了讨论。部分代表还进行了现场捐款或认捐。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通报祠堂建设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是对筹款工作进行再组织再动员,力争掀起第二波捐款热潮。
为了迅速推进捐款工作,会议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代表带头。全体代表要切实履行代表职责,发挥好代表作用。所有代表捐款额度原则上不少于5000元。凡是在前期捐款中未达到5000元的,在本轮捐款中应予补足,并争取有所突破。
二是广泛动员。鉴于当前资金缺口较大的实际,会议号召,全湾人民要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踊跃为祠堂建设捐款,做到每户有人捐,人人都参与。欢迎有能力、有意愿的外嫁女积极加入到捐款行列。
三是重点突破。对一些有潜力、有影响的对象,由筹委会骨干成员组成攻关小组,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组织座谈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争取有较大突破。
与前面几次会议一样,企业家代表陈秀华个人主动承担了本次会议的相关费用。
17、义门陈张塘庄祖祠元瑞堂喜封金顶
仲秋时节,天高气爽。地处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道北部、梁子湖之滨的义门陈张塘庄,处处晴空绿树,山明水秀,风景宜人。
昨日(9月18日),张塘人翘首以盼的祖祠元瑞堂封顶仪式在元瑞堂前广场隆重举行。
上午十时十八分许,随着封顶时刻的到来,仪式现场一时鞭炮齐鸣,礼花竞艳。几十桶礼花被一一点燃,礼花弹的呼啸声、爆炸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晴空中竞相绽放,热闹非凡,场面蔚为壮观。
仪式上,祠堂建设筹委会总负责人陈国元、总顾问陈俊华先后发表了热情、简短的致辞,对祠堂封顶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全湾宗亲进一步增进团结,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再接再厉,为祠堂建设贡献力量,确保这一工程能够保质保量如期竣工。
随后,陈国平、陈咏雄等人现场为祠堂建设二次捐款。其中,陈国平2万元(累计已捐款7万元)、陈咏雄2万元,陈新文1万元(累计已捐款2.2万元),陈松泉(追加)2000元(累计已捐款1万元),陈红兵1000元。截止当日,祠堂筹款总额102.33万元。
元瑞堂于今年5月5日奠基,主体建筑占地面积358平米,上下两层总建筑面积600多平米。经过近四个半月的紧张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还将进行装修工程和附属配套工程建设,预计将于明年元月份正式落成交付使用。
湾村长老、筹委会成员以及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热心人士等近百名宗亲见证、参与了昨日的封顶仪式。
18、张塘庄祖祠元瑞堂楹联制作完成
张塘庄祖祠元瑞堂楹联近日镌刻、制作完成。着色上彩后的楹联,看上去端庄、大气,蔚为壮观。
祠堂楹联共3幅,其中,祠堂门口廊柱2幅,祠堂里面神龛1幅。
一、门口楹联
(一)
根深叶茂,湾名张家塘实为义门陈氏;
源远流长,祖讳元瑞公确属虞舜后裔。
释义:上联主要意思是讲我们张家塘人丁兴旺(根深叶茂),并点明我们湾子虽然叫张家塘,但不姓张而姓陈,是义门陈的一支,避免不明就里的外人望文生义,误以为我们湾子姓张。
下联讲我们这一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湾子的始祖元瑞公是上古舜帝的直系后裔。舜帝是我们陈姓源头人物,是黄帝的八世孙,距今约4000年。按照世系推算,元瑞公大概是舜帝的190–200世孙,我们应该是舜帝的第200—210世孙,是黄帝的210–220世孙。
(二)
先祖德馨,丁财两旺世代久;
后昆敬祀,蒸尝祭享永流传。
释义:上联讲我们的先祖品德美好高尚,使得后世人丁兴旺、经济发展,生生不息,绵绵不绝。下联讲后世子孙虔诚、恭敬地祭祀祖先,这种做法要代代相传。蒸尝祭享是指供祖先享用的对猪首、牛头、糕点、果品等贡品的制作精细、严谨。
二、神龛对联
元吉光耀,义门懿范垂千古;
瑞气绕梁,祖宗德泽布四方。
释义:上下两联首字嵌入了元瑞公的名讳“元瑞”二字。上联讲先祖美好的德行风范像至为吉祥的光芒照耀千秋万代;下联讲祖宗功德如祥和的瑞气绕梁不绝,传播于四面八方。
需要说明的是,这三幅楹联虽然是相关人员花费了很多心血,反复斟酌、推敲确定的,但由于主创人员学识、才力有限,肯定存在对仗不工整、不严谨的地方,还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对联佳作,可留待今后祠堂维修、改造时,斟酌使用。
19、张家塘宗祠正式定名为德星堂
经过多方推敲、商讨,即将落成的张家塘宗祠已正式定名为德星堂。
此前,围绕宗祠名称,广大宗亲曾进行过深入、热烈的讨论,先后提出过元瑞堂、瑞公祠、德星堂、敦本堂等备选名称。其中,元瑞堂系直接以张家塘始祖元瑞公的名讳命名。瑞公祠系参照过去柳公祠命名方式命名的,因为过去的柳公祠就是为纪念元瑞公的太公(曾祖父)继柳公命名的。敦本堂为一般祠堂通用名、常用名,敦本意思是注重根本,或者是不忘根本(先祖)。德星堂为陈氏宗族建祠祭祀先祖的专用堂名,缘于东汉时的太丘长(河南太丘县令)陈寔。
什么是德星呢?德星有两个释义:一个是古时以景星(大星、瑞星,一般是指金星、火星、水星、土星)、岁星(指木星,因为是一年出现一次,所以称为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二是喻指贤德之士。综合起来,德星堂可以理解为祭祀有贤德的先祖的祠堂。
关于德星堂名称的来历,要从东汉时陈寔说起。
大家知道,陈氏为虞舜之后。帝舜为黄帝八世孙。舜帝八十一世孙陈实(陈寔)在东汉恒帝时,任河南太丘县令(太丘长),素以孝贤闻名。灵帝时,他已退隐。有一次,朝廷太史上奏:“德星聚奎(指德星联成一条线的奇特天象,即金木水火土五星联珠,乃祥瑞之兆),其五百里内有贤人焉。”汉灵帝派人查访,原来是是退隐的陈寔率子孙和号称“八龙”之一的荀淑等人游于许昌西湖。汉灵帝遂在许昌西湖敕建“德星亭”。后来,江州义门建有德星堂、唐代太子太傅陈邕在漳州建德星堂,均祭祀上古圣君舜帝和陈氏列祖列宗。再以后,德星堂就成为义门陈氏宗祠的专用名称。
20、张家塘宗祠德星堂落成庆典成功举办
2022年1月1日上午,德星堂门前广场鼓乐齐鸣、彩幅飘扬;处处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万众瞩目的张家塘宗祠德星堂落成庆典在这里隆重举行。
上午十时许,随着主持人的一声“张家塘宗祠德星堂落成庆典现在开始”,数十桶烟花瞬间被点然。一时间,天空中烟花璀璨竞放,爆炸声响彻云霄,十分壮观。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庆典组委会常务副主任陈文凡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他代表庆典组委会向“德星堂”暨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的落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宗亲乡贤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德星堂”暨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工程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父老乡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陈文凡说,张家塘人有着孝义传家的良好家风、家教,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尊祖敬宗。自从以前的祠堂柳公祠被毁以来,重修祠堂,就成了张家塘湾子几代人的心愿。去年三月份(阳历),在陈秀华等热心人士的倡议下,湾子启动了祠堂重修工程。祠堂重修工作得到了全体宗亲、姑亲的大力支持。大家群策群力,献计献策,主动集资,踊跃捐款,在短短的个把月时间内,即筹资近百万元,修建了这座多功能的新祠堂。能建成这样外观典雅、结构精巧、规模宏大、施工精良、质量一流的祠堂,是值得每一个张家塘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德星堂落成庆典组委会总顾问陈俊华发表了答谢词。他代表当天到场的各位宗亲、姑亲、各位亲朋好友,对德星堂暨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的落成表示热烈祝贺,向德星堂建设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向为祠堂建设出资出力、添砖加瓦的所有宗亲族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德星堂从动议到初步建成,历时八个月,从选址、设计到筹资、建设,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这中间,以国元、秀华、国平、文凡等人为代表的组织者以及全体代表,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不仅慷慨解囊,带头捐资,还栉风沐雨、亲力亲为,夙夜操劳,全程督理。所有的代表都是义务劳动,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宗亲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湾村精神。
陈俊华指出,德星堂的落成,是张家塘的一件大事、盛世、喜事,集中反映了宗祖后裔承先启后、枝繁叶茂、继往开来的精神面貌,也充分体现了宗亲孝悌友爱、团结奋斗、风雨同舟、开拓进取的坚强意志。这既是全湾人的功绩,也是大家共同的光荣,大家都应该为此感到自豪与骄傲。
随后,湾中德高望重的长老陈立树,为祠堂建设作出较大贡献的爱心人士陈俊华、陈秀华、陈文凡等人共同为祠堂落成剪彩。
庆典中,来自纸坊的专业艺术团队为宗亲们献上了精彩的文艺表演,赢得了现场一阵阵的掌声、喝彩声,为庆典增添了喜庆色彩。
庆典既定的议程结束后,从天南海北、四面八方赶回娘家参加祠堂庆典的姑亲(湾子出嫁姑娘们)代表在德星堂前合影留念,留下了人生中最有意义、最为难忘的一幕。
鉴于祠堂建设资金仍有一定的缺口,庆典开始前,全体到场参与庆典的宗亲自觉自愿加入到集资、捐资行列中,当日共筹集资金26.5万元。目前,筹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之中,有捐款意愿的宗亲可以与组委会或相应的代表联系。
德星堂地处湾子东南角,遴龙脉之地,吸天地精华,纳八方祥瑞,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楼台金碧辉煌,高低错落有致,气势恢弘壮观的。从5月5日奠基,到元旦竣工,历时不到8个月,工程建设非常顺利。德星堂既是张家塘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宗亲乡贤共同的精神家园;既是湾村父老乡亲化解乡愁的打卡地,更是湾村文化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德星堂的建成,将为张家塘的发展和腾飞提供强劲动力。
张家塘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