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赓续历史文脉 展现时代风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是将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划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制度。2022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4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理念不断提升、力量不断壮大,保护对象不断扩充,保护利用工作经验不断丰富。截至目前,我国140多座城市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在新发展阶段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构建的方向和路径有哪些?如何做好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提升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效?文旅中国记者近日走进江西九江、河北承德、河南开封、陕西延安,报道各地将历史文化底蕴创新活化利用、融入城乡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探索。

江西九江:以文旅品牌构建城市新形象

文旅中国记者 刘海红

位于浔阳区甘棠湖中的烟水亭 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供图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江西省九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中指出,江西省九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九江地处赣、鄂、皖、湘四省交界处,是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是中国古代水运交通枢纽和重要商贸之地、近代首批内河通商口岸和江西近代社会转型的前沿阵地和“天人合一”理念的重要代表地、田园山水诗画和宋明理学的重要发祥地,滋养了田园诗派代表人陶渊明,理学大师周敦颐、朱熹等。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卿介绍,九江拥有世界遗产1处、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22处、不可移动文物2369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传统村落8个;国有博物馆有26家、非国有博物馆2家;馆藏文物4.6万多件,珍贵文物7826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2项。

近年来,九江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将九江市文物保护工作纳入九江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并制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项规划,目前已完成美孚洋行旧址、真如寺塔林、秀峰磨崖等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寻阳城遗址考古勘探工作,启动山背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普查登记工作,摸清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家底;完成山背遗址、工农红军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姑塘海关等的双控范围划定工作以及马回岭火车站旧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的修缮工作等。与此同时,九江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九江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九江市区域性文物调查勘探及文物资源评估工作规定》,《九江市文物保护条例》已纳入2022年度立法规划。

《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江西省九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指出,要保护修复历史文化街区,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近年来,九江在科学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方面下足了功夫。“九江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此基础上,九江充分对九江动力机厂、九江洋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风貌进行研究,深度挖掘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按照文物保护的相关原则和要求,对历史街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点编制保护规划意见,组织专家对历史街区内的维修项目方案进行评审,尽可能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保护修缮,将街区的历史风貌呈现在当代人面前。”徐卿介绍。

站在新起点上,九江将进一步统筹思想、知责奋进。“我们将着眼提升品质、突出气质、塑造特质,使九江成为海内外游客心目中清心、养心、安心的休憩之地,创意、创新、创造的活力之都,精神、精致、精彩的现代之城。” 徐卿介绍,九江将强化“旅游+”“+旅游”,做好资源整合、要素聚合、产业融合的文章,重点推进庐山世纪博纳影视文旅度假区、蓝城“梦幻西海”文旅综合体、义门陈文化产业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等项目,建设浔阳古城、南康古城和宁州古城三大古城,激活浔阳楼、锁江楼、烟水亭、琵琶亭等文旅地标,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新形象。

为进一步展现历史新面貌,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名城,九江将整合“山盟海誓”“信步江湖”“诗书浔阳”3条精品旅游线路,以文物为支撑,讲好千年庐山、寻阳古城、长江文化、万里茶道的故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旅游品牌IP,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业发展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国家战略,推进百里长江最美岸线建设;常态化举办鄱阳湖国际观鸟节等节会,推动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向电影节升级,策划庐山文化论坛、千年白鹿论坛、陶渊明文化论坛等交流平台,争取落地中国数字艺术产业论坛、长江经济带(九江)文化旅游消费月等特色活动,办好世界名山大会等活动,以独具地域特色的品牌活动着力提升城市辨识度。

河北承德:历史文化名城“名片”越擦越亮

范海刚 文旅中国驻河北记者 李秋云

承德金山岭长城 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供图

在清代,这里因地处京师和塞北之间、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过渡地带,见证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留下“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民族团结佳话。近年来,河北承德市以文化传承赓续民族团结精神,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推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当代风采。

为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2021年年底,《承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草案)(简称《规划》)出炉,明确建立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方面的保护框架,保护要素主要为山水形胜、传统格局、历史地形、传统风貌、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和以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单位及32处历史建筑。《规划》重点加强对承德历史文化价值的再认知,建立名城体检与评估指标体系,将名城保护措施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同时活化历史文化遗产,提出具体措施,彰显承德名城特色。

以避暑山庄为例,承德创新性编制《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古建筑保护调查表》和配套《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古建筑预防性保护规程》,开展以文物建筑修复技术和壁画、石质文物、古建筑基址保护为重点的科研项目。同时,以动感多媒体的形式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历史事件、代表性文物、重要典故融入网络进行展示展览;不断创新历史文化体验旅游,探索现实与虚拟复原相结合的方式再现历史场景,为文物保护利用创新方式做出示范,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承德拥有非遗项目10大类279项,其中,1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73项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95项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形成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承德在碧峰门民俗文化园区设立非遗展示中心,这是河北省第一个大型非遗展示中心,汇集了全市100余项非遗。

“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承德鼎盛文化产业园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双桥区金龙皇家购物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近年来,在承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承德文旅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字号”品牌不断增多。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承德建设全国重点旅游城市。

“将承德列入重点旅游城市建设序列,充分彰显了国家对承德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承德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唐秋华表示,将深入挖掘承德深厚的文化资源,不断推动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重点围绕博物馆旅游、非遗旅游、红色旅游等构建旅游新业态,巩固提升《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君临热河·隆承大马戏》等现有文化演艺项目,鼓励支持各县(市、区)按照错位发展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打造具有县域特点的涉旅演艺项目,以文化底蕴助力承德文旅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承德将发挥“一城山水半城园”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承德历史文化、生态自然、民族民俗、地域特色等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将全市景区、民宿、度假区、文化演艺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并不断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名片”,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河南开封:让“开封文化”转变为“文化开封”

文旅中国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开封大宋御河 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开封位于河南中东部,素有八朝古都之称,迄今已有4100年历史。开封作为北宋都城长达168年,一幅《清明上河图》揭开了北宋时期开封城的繁华样貌。跨越数千年,如今,开封仍在古色古香中向人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魅力。

近日,来自郑州的牛嘉尚带着孩子到开封进行了一场考古研学游。上午他们走进开封城墙景区,探索城墙文化,感受开封城墙深厚的文化底蕴,参加“古城墙的前世今生”“回到大宋去当兵”等研学课程,寻觅城墙足迹;下午到州桥与汴河遗址公众考古研学示范基地“模拟考古”,近距离了解挖掘文物的过程,了解保护文物的历史意义。如今,越来越多人像牛嘉尚一样,带着孩子来开封沉浸式感受开封的厚重历史文化。开封已打造包括26个研学基地(营地)、22个省市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300多节研学课程、5条研学精品线路的“研学开封 知行中国”研学旅行品牌体系。

开封是一座中外驰名的旅游城市,拥有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12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开封市委、市政府坚守“小式建筑、限高十五、灰色基调、简约仿古”的风貌控制原则不动摇,古城内没建一幢高楼。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魏培仕介绍,2015年,开封提出了“文化+战略”和“十大行动计划”,促进“开封文化”向“文化开封”转变。近年来,开封以“一城宋韵·东京梦华”为主题,深挖内涵、传承文脉,推动文化铸魂赋能和旅游惠民带动,依托浓厚的宋文化建成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古色古香的游船就会挂上大红灯笼,在桨声灯影中沿着开封御河缓缓往北驶去;行走在开封市书店街,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密集的书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漂动在水上的菊花舞台、射出万道金光的宝殿、色彩斑斓的柳树……清明上河园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千年前北宋的市井风俗和繁华盛景,给游客奉上一台超级文化盛宴;“五馆一城”(包括开封市博物馆、开封市城市规划馆、开封市美术馆、开封市图书馆、开封市文化馆、开封市中心书城)收藏着开封的历史印记,也展现着开封的继往开来……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封又迎来了新的机遇,正大踏步走在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高标准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新征途上。

“开封要打造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开封市政府市长李湘豫说。近年来,开封充分发挥黄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好传承与创新、统筹好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贯通好研究阐释与国际化表达,铸造开封更加出彩的城市之魂。目前,开封已启动引领性项目建设、国际化平台拓展,将高质量实施好“一带、一馆、一城、一中心、一讲述地”,“一带”即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一馆”即黄河悬河“城摞城”展示馆,“一城”即宋都古城,“一中心”即黄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讲述地”即兰考县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与此同时,“东亚文化之都”创建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标志性工程和国际人文交往平台将形成处处是景、步步留人、项项有故事、链链相融合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向世界讲好新时代开封故事。

“未来的开封,将是一个内在古典、外在时尚,宋韵彰显、近悦远来的世界文化名城。”李湘豫说。

陕西延安:以红为底色描绘新生活场景

文旅中国驻陕西记者 秦毅

市民在延安红街载歌载舞 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位于陕西省北部,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天下第一陵——黄帝陵,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圣地,多年来,延安通过模式创新来实现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户外乡村旅游已成为市区旅游接待的主力军,爬山、垂钓、赏花、品美食备受游客市民追捧,南泥湾、枣园公园、鲁艺园区等地游客络绎不绝,延安红街、圣地河谷·金延安等备受青睐。”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五一”假期,延安市区共接待游客61.5万人次,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增长明显。

“过去到延安只能看到几个窑洞,现在既有杨家岭这种传统的革命纪念场馆,也有延安红街这种创新项目,包含了沉浸演艺、智慧科技等互动体验。”有专家表示,充分挖掘延安这座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的“富矿”,有利于在讲好延安故事、陕西故事的同时,让更多游客深刻地感受到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魅力。

2021年6月12日开街的延安红街将吃、喝、玩、游、购、娱和红色主题教育完美结合,为红色文旅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延安红街位于延安高新区科技城,包括主题街区、红色讲堂、沉浸演艺、射击乐园、长征步道、窑洞酒店、特色非遗、红培基地等。从建筑形态上看,延安红街采用延安时期的建筑风格,从延安古城的格局中汲取灵感,打造了南北空间轴线,既展现延安古城的风貌,又展示红街的历史,弘扬了延安的红色文化。延安红街开街一年累计接待游客800万人次。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延安各地不但为市民和游客带了个享受美好生活的新场景、新体验,也为乡村振兴开拓了新路径。子长市推出了“农业+旅游”体验游,策划推出乡村休闲之旅、回归自然之旅、研学观光之旅等主题旅游线路;黄米山文创基地成立了摄影、国画、古琴、影视等10个文创工作室,将多种元素植入乡村旅游和农业发展中;延长县推出的“非遗基地+乡村旅游”深受游客喜爱,在瓦石头非遗基地,游客能体验麻子油的生产过程和麻婆饭的制作过程、品尝非遗美食麻婆饭;志丹县永宁山一线乡村旅游线路快速发展,以永宁镇崾子川、顺宁镇保娃沟门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点成为志丹县旅游市场沸点,其举办的陕北说书等文艺演出深受市民游客欢迎。今年“五一”假期,志丹县共接待游客5.76万人次。

“近两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多轮反弹导致的文旅市场冷暖交替,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出现行业全面停摆的不利局面,延安文旅系统坚定信心、众志成城,进一步夯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比如,黄龙县、宜川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安塞区成功创建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延川县和宜川县壶口镇成功创建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马东坡表示,今年,要进一步加快旅游要素提档升级,围绕建设国家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推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和长征、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加快产品和要素升级,结合乡村振兴,扶持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新时代担当作为。

责编:李扬

2022年7月6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赓续历史文脉 展现时代风貌》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资讯

江西德安七次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人均GDP位居全省前十

2022-11-24 14:14:19

资讯

试论玉湖陈氏与江西义门和浙江钱塘历史上有否存在血脉传承关系

2022-11-24 16:43:2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