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传家”和“书香门第”一直是传统家庭建设的重要方向,享受阅读、丰富知识、滋养道德是最好的家风涵养。从古时赣地先民坚持“耕读传家”,到如今江西涌现出诸多书香世家,赣鄱儿女始终秉承着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的读书传统。
▲江西“义门陈”历来奉行耕读传家,其修建的东佳书院坐落在德安县桂家古村。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传递我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江西人自古爱读书,因而“耕读传家”历来被作为众多家庭的家规家训。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江西各地“书香门第”众多,如九江浔阳陶氏、德安义门陈家族、金溪陆九渊家族等,会读书的古今江西名人更是不胜枚举,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代代赓续的崇文尚读之风。
他们承袭耕读传统
让尚读之风传承千年
在雄奇险峻的庐山南麓、清波碧浪的鄱阳湖畔,有一个古老的义门村落。千百年来,这闭塞而宁静的一方水土因为世代栖居着以“忠孝节义为本、耕读奉公传家”的江州义门陈而口碑相传、誉名华夏。
谈及省内有哪些书香门第时,井冈山大学文学院教授顾宝林认为义门陈家族当之无愧。原来,义门陈氏自古以耕读传家,并创办了东佳书院,兴办家族教育,将义门陈家规“忠孝节义为本,耕读奉公传家”进行弘扬、普及和推广,促就“八百斗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的盛景。起源于唐、延续至清末的“东佳书院”在唐宋两代鼎盛一时,颇得声名。直至今日,陈氏后人依然十分重视读书,崇文尚读之风延续至今。
无独有偶,在彭泽县定山镇,坐落着一个古村落——东光村,是东晋时期“田园诗鼻祖”陶渊明的后裔的居住地。陶渊明以读书为乐,时常“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受其影响,该村文风流传、书风盛行、家风严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陶军明便出生于此,据其介绍,陶氏后人承袭祖辈“好读书”的传统,“以我家族为例,《定山陶氏宗谱》有记载,家族中连续七代从事教育行业。”
他们喜爱阅读热衷藏书
带动多人跻身阅读行列
在古今赣地众多书香门第中,有些家庭不仅自家热爱阅读、热衷藏书,还会发扬风格惠及他人,带动了更多人享受阅读的乐趣。宋代李公择家庭便是其中之一。
李公择(公元1027~1090年),名常,受父辈崇文尚读的影响,自幼爱读书,也爱藏书。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赣鄱文化研究所所长胡迎建告诉记者:“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三月,22岁的李常高中进士,步入仕途。不久后,为惠及莘莘学子,鼓励带动更多学子‘爱阅读’,他将其珍藏的9000余卷书籍赠予白石庵(一处私人书院,李常曾在此读书多年),创下了当时的历史之最。”
众所周知,南昌市西湖区系马桩街小桃花巷中有一幢2层小楼,名为“新风楼”,是省内现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藏书最为丰富的民间藏书楼。据其主人王令策介绍,新风楼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由其父王咨臣一手创办。王家父子不仅爱书,爱看书,还爱藏书。现如今,经过两代人数十年的坚守与努力,新风楼已珍藏各类古籍、信札、书画等2万余种(件)。值得一提的是,王令策一直遵从父亲所说“藏书是自己的,知识是社会的”,家中书籍一律免费借给他人阅读,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惠及了更多读者。
与李、王两家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来自万载的袁宇家庭。为将自己的众多藏书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他在万载县城开办了4处图书阅览室,供人们免费阅读。“我愿意把自己的图书拿出来让大家免费看。我了解到还有很多热爱阅读、热衷藏书的‘书香家庭’,他们经常组织读书沙龙,带动了一群又一群读书人。”袁宇如是说。
▲万载“书迷”袁宇创立了1座图书馆和4间图书阅览室,让书香惠及更多读者。
他们通过阅读提升自我
将知识转化为人生养分
记者了解到,对于赣地许多书香门第而言,读书还使他们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修养,从而成为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帮助他们成就精彩人生。
据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王河介绍,新余墨庄刘式家族热衷于看书、读书,他的儿子及后代都因在墨庄读书,不断提升自我,以文章器业成为当时的文化名人。这与刘式的夫人陈氏课书教子、爱护墨庄图书的传统有很大关系。陈氏遵照丈夫的遗愿,把家中书籍作为传家宝保存了下来,借此“昭示子孙”,教育、激励儿孙们认真读书。
类似的家庭还有很多,如南昌的程维家庭。程维是我省著名作家,在1978年首批世界名著开禁之时,他幸运地买到了法国文豪雨果的《九三年》。这是他第一次吮 吸到世界经典文学的甘露,书籍助其开阔眼界,并引领他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正因为曾经读书不易,使得他热爱藏书,在他家中,书房、客厅、卧室全是书的天地。他的儿子受他影响也十分热爱阅读,“也许是受到家人的影响,儿子从小就十分喜欢阅读、写作,现在他在一家出版社工作,每天和文字打交道,我支持他的选择。”程维坦言。
除此之外,乐平市的王水英家庭不仅被评为江西省“书香家庭”,更是当地政府认定的“教育世家”。王水英告诉记者,为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家中专门设立了“家庭阅读资金”,即便是在农忙时节,一家人也会一边在田里干活,一边分享阅读经验。“虽然出生在农村,但阅读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正是在书籍的引领下,孩子们一个个走上了讲台。”王水英不无自豪地说。赣州市章贡区的范晓红家庭,秉持“立身以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理念,在阅读的影响下从教十余年的她数十次主持参与省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峡江县的陈昌玉家庭,夫妻二人都酷爱读书,妻子蒋娟娟通过阅读学以致用,成为当地金融行业为数不多的女性管理者,同时,她还屡出高质量文学作品,曾出版个人乡情文集《橘子熟了》……
他们以读书培养品行
企盼族人弘扬传统美德
阅读不仅能改变人的气质、提升文化修养,更能培养高尚的品格。在江西古今“书香家庭”中,不少家庭都注重从书中汲取传统美德等养分,并以实际行动传承给下一代。
庐陵欧阳修4岁丧父,因家境贫困,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并且时常用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来启发他。因此欧阳修十分热爱读书,认为“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后来,他在教导其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著名家训《诲学说》,提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不看书学习则会“舍君子而为小人”。
欧阳修的后人欧阳勇向记者介绍:“欧阳修以‘玉’喻人,劝勉子孙多读书学习,通过阅读培养良好品行,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就像雕琢玉器一般磨砺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德行,不读书学习,就会‘舍君子而为小人’。”
此外,南昌市西湖区居民李蕾,不仅家庭读书氛围十分浓厚,她的丈夫作为一名驻吉安地区的扶贫专员,在每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都会自费为村民送上一些书籍;都昌徐英家庭,每天都会诵读《易经》《论语》等国学经典著作,并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作为家训。空闲之余,她和孩子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向留守儿童捐书助读”“向SOS儿童村捐献书籍”等志愿活动中……这些公益行为不仅助推了全民阅读浪潮,更弘扬了行善积德、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