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同:(1851~1907)清末外交官。福建侯福州人。
1885年4月作为第三届学生被派留英三年,到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两年并在英公司遇尼外耳及金士哥利书士院学习一年,专业水师海军公法、捕盗公法,英国法律、拉丁语、英国语言文学,专攻海军法和处理海上抢劫法。
15岁时与严复等人一同进入福建船政学堂就读,为前学堂制造专业学生。1875年随同日意格赴欧游历,考察英、法、德、奥四国后,写成《西行日记》四卷,受到船政大臣沈葆桢的赏识。
他写了许多介绍中国现状和中国文学的法文作品,在法国文坛上享有盛名,成为近代中学西传的第一人。
陈季同的感情世界也迸发出微妙的火花。才华横溢的外交官陈季同,受到法国女性的青睐并不奇怪。1888年,他的结发妻子刘氏在福州病逝,她未留下后代。
别人的文化是一面镜子,而从这面镜子里照见出的恰恰是自己的文化。如果没有王国维、钱穆、闻一多、陈寅格这些学贯中西的前辈,我们将永远因循在自己的文化中,无知地抱怨着。
历任中国驻法、德、意公使馆参赞,刘铭传赴台湾幕僚、副将,曾建议组织“台湾民主国”,任“外务大臣”,失败后内渡大陆。弟弟陈寿彭是法语翻译家。
由于长期在欧洲工作和生活,陈季同通晓法文、英文、德文和拉丁文,特别是法文造诣在晚清中国可谓独步一时,于西方文化也有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又有深厚的国学修养。
长期的西方生活使他摆脱了“天朝大国”的幻想,意识到闭关锁国的恶果,于是能以一种清醒的世界意识和眼光看世界。
陈季同率先把《聊斋志异》译成法文译本,该书出版后,一年中曾三次再版,总至少再版5次以上,可见该书受法国人欢迎的程度。
陈季同认为《聊斋》中每一篇都“构成了一个民族的自身生活”,它最“能完整地体现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在一定意义上,它“比所有其他形式更能完美地表现一个民族的内心生活和愿望,也能表现出一个民族理解幸福的独特方式”。
“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他内心的轻蔑,他自知高我们一等,把法国公众视作小孩……听众情绪热烈,喝下全部迷魂汤,疯狂鼓掌。”这段话选自享誉世界的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1889年2月18日写的日记,日记中的这位中国人就是陈季同,正应邀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作演讲。罗曼·罗兰当时是高师学生,参加了这次演讲会,为我们留下了这段难得的记录。
陈季同的胞弟陈寿彭在陈季同的引导下,留学欧洲,成为晚清出色的翻译家,有多种西学论著,弟媳薛绍徽为罕见的著名女翻译家,这在近代西学东渐史上也很值得一提。
《中国人自画像》像解剖麻雀似的,生动而富有情趣地描述中国社会有关政治、经济、宗教、教育、文学等各个侧面。《中国人的快乐》则是从娱乐的视角:游戏、仪式、节庆,来描述中国。
因过于真挚而略嫌极端的爱国主义情绪,某些为中国的陈规劣习,如溺婴、缠足等,所做的辩白实际上是苍白的,而某些对西方的攻击不得不说源于对个别西方文化现象的误解,因而自然显得牵强而欠说服力
《福建通志·列传·陈季同传》记载,陈季同在1891年回国有两个外国女人跟随他回到福州,除了赖妈懿,另一位是英国女博士芍爽。芍爽因为爱慕陈季同的才华,随他来到中国,并同他生有一子。她们随陈季同到中国后,在福州住过,平时身着中式裙衫,会讲中国普通话,待人和气,与妯娌相处和睦。但女博士芍爽为人奢侈,花钱如流水,由于陈季同无法满足她的金钱需求,加上水土不服,芍爽最后竟然带着儿子离开了。赖妈懿和陈季同育有两女陈骞、陈超
陈姓:福建第一大姓,有428万人,超过福建的十分之一。陈姓迁入福建是在晋朝开始的,陈润被称为开闽陈氏大始祖。陈姓在福建分布极广,名人也比较多。福建陈姓名人有陈嘉庚、陈梦雷、陈景润等。
义门陈氏,亦称为江右陈氏、江州陈氏。义门陈氏是发祥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
陈旺移家于车桥开始,到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义门陈氏奉旨分家,历经332年、15代不分家、高峰时期人数多达3900多口。唐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首旌“义门陈氏”,后又屡朝旌表,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朱熹等名儒也大加褒赞,“义门陈”遂名传天下。
宋仁宗诏封陈旺、陈机、陈感、陈蓝、陈青为晋国公、燕国公、许国公、吴国公、齐国公。并将《陈氏家法》收入国史馆,且赐王公大臣各一本,使知孝义之风。
陈季同为义门陈后裔。与陈香梅、陈帅佛、陈智、陈德铭为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