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

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2020年9月,新修《汉阴陈氏族谱》颁谱座谈会,让众多陈氏后裔知道了,我从哪里来。

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话虽脱口而出,但追问其中由来,能有几个人张嘴表述清楚,又有多少人知其所以然呢?!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想了解明白,而不枉活一世,就应该先了解自己的先祖和那些逝去的亲人!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将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明家族的存在,继而延续家族的血脉,这便是族谱(家谱)。古籍有曰:“谱谍身之本也。”即后人唯有通过修谱追根溯源,才会确知“炎黄子孙”之民族、姓氏家族以及吾辈自身之来处。

体验家谱编修,无不感慨万千。经千寻万查,获得民国七年(1918年)修编的《汉阴陈氏族谱》。方知县城陈氏始祖,于明朝崇祯年间,从颖川堂江苏句容县,迁徙陕西兴安府汉阴厅城内正街(现民主街),至今已490多年,发展至16代,人口繁衍近万人之多,于是我的眼泪盈眶了。族谱时隔百多年,诸多原因而未编修。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而“名”是人之本。然民国时期县城陈氏,因谋生又分支迁移四面八方,许多子孙不知祖先是谁,家世宗亲更是茫然无识,让人深感遗憾而内疚。

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表明姓氏标志一种血缘关系,而存有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能集合成强大的族人凝聚力和生命力,人兽之别显然也在于此。正如长辈所言: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家乡总是忘不了的,因为那里有眷顾的前辈与埋葬着的祖辈。万里江水,源起何处?而修谱成书,祖辈、前辈、本辈、后辈一并记载下来,可清缘备查,让后人代代相传。

颁谱座谈会,还解读了义门陈氏《祖训33条》《家训16条》《家规20条》。条条句句,触动吾辈心扉,那正是一部完整的家族管理制度,集中体现忠孝仁义的儒家理念。祖训(家法),以“忠良”“均等”“和同”的核心思想,规范着家族成员的行为,彰显“齐家”本质与内涵。家训和家规,以“孝顺重亲、团结和睦、明德修身、禁绝非为”之戒律,严谨规范族人思想意识,训导教化家族成员,养成良好家风而传承后代。

谱中陈氏后裔,或为学从政,或享誉学界,或戎马军旅,或匠技做工,或经商务农,或小康自足,无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自立自强。显而易见在增知育人中,家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教导子孙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方面,耳濡目染于心,潜移默化于行,这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好的家训族规似春风化雨般陶冶情操,润物无声般励志自信:继而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为己争荣。

我从哪里来,翻读家谱,亦知参天之木,根植大地。家与国同脉同体,国与家相依相偎;无家不成国,无国不存家;国盛家兴旺,家和国事顺。故而中华大地,自古即是: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续修家谱旨在族人念宗怀远,寻根问祖,不忘族里,凝聚合力,亲宗和家,堪属大善。

诠释家谱感知,新世纪新时代,我们正处于民族兴旺,社会安定,国家强盛,人民康泰,和谐文明的国度里,感到无比幸运与美好。但在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的当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这是今人后辈子孙必行之路。通过族谱联宗,可将世界同一血脉的同胞联系在一起,加深族系了解,而结成一个联谊共同体,这样人与人之间,自然就会相互提携、帮助。有了家谱,哪怕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必然静好、密切、淳厚。

当今修谱盛起,标志着国家、民族、家庭的振兴和发展。感叹陈氏修谱发谱,不仅仅是为了敬拜先祖,纪念创建陈氏文化的先辈,而且是为了弘扬义门陈氏“八百斗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这一“耕读传家”之根本,传承“忠诚仁义,重教厚文,家风懿范,厚古照今”之家风,光大“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之精神,从而让家训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发挥得更好更强劲。

我从哪里来,凤舞云霞,先辈前贤耀青史;我到哪里去,龙腾月辉,中华后裔续华章。回溯过去,踏遍青山人未老;面向未来,而今迈步从头越。承前启后,中华56个民族,紧跟时代的步伐,奋力实现伟大复兴之梦想!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资讯

德安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全域旅游发展工作

2024-10-28 9:32:54

资讯

西南共建《义门世家》会刊启动仪式在贵州桐梓县举行

2024-11-2 8:43:4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