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院
庆历四年(1044),义门陈已聚族而居313年,人口达三千七百余人,人文蔚起,名倾天下,有“天下第一家”之称。这么一个大家族,人多地少,粮食难以自给,经常是“举家啜粥”,度日艰难。
家长陈泰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在湖北黄州(今黄冈市)、江苏丹阳、 湖南长沙、广东嘉应(今惠州)等地买下田庄,分迁1400余人到那里居住繁衍。并要求每年清明、冬至派人回来,祭扫祖先、交流情况。坚持数年后,因路途遥 远、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常失期误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遂决定在各田庄筑屋造房,曰“回归院”。每年的清明、冬至等祭祀之日,就近到回归院朝着义门陈故 里的方向集中祭扫,遥寄归心。以示不忘根基,牢记祖荫。现在,湖北省黄冈市义门陈回归院的旧址尚存。
露宿修建“重兴祠” 江州义门,一直是散居全国各地义门陈后裔心目中的老家。它神圣崇高的地位是永恒的。这里记叙的是一件有史实记载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清康熙七年(1668)清明节,湖南常德武陵庄后裔陈建松等全国各地义门陈后裔三千余人,相聚义门故居。在祭拜始祖旺公和各位祖先后,人们坐在一 起,交流别后几百年的沧桑世事,追述祖先们那义薄云天的高风亮节,回忆古义门坊秀美恢宏的建筑,思绪万千。目睹眼前的一片废墟,他们的心都碎了。大家你一 言,我一语,有的说要迁回义门定居,有的说要重建义门庄,有的说要修建义门堂。最后,陈建松提议说:“我们用旺公山上的树木做材料,修建一座“重兴祠”, 表明我们义门陈氏后裔要重建振兴义门雄风的决心。”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人们露宿于旺公山,用四处借来的工具,伐木拓土,架梁筑屋。三千 余人马不停蹄的干了三天三夜,一座漂亮巍峨的木质结构的建筑,终于建成了。这就是后人记载的“重兴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