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马淑芬
金秋十月,天气微寒。推开宝清县陈宝才老人的家门,温馨愉悦的气息扑面而来,特别是迎面墙上悬挂的大幅匾额《陈氏家训》格外引人注目。
说起《陈氏家训》,那可是宝清县百姓街谈巷议、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十多年来,陈宝才编撰的《陈氏家训》不仅为陈氏家族滋养出了厚德载物的孝顺儿女,也为国家培养了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90岁高龄的陈宝才曾连任十余年宝清县交通局局长,为宝清的交通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交通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和宝清县优秀共产党员、“尊老敬老美德奖”、“十星级”温馨家庭等多项殊荣。
我国是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家风是家族、家庭精神基因的传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好家风利民利国,相反则害人害己,也危害社会,而《家训》在良好家风的形成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陈宝才老人家说,人无德不立,家无德不兴,“民有修身齐家之责”。1995年离休后,他就把编纂《陈氏家训》纳入日程,倾其毕生智慧潜心研究、反复修改,2006年正式定稿,印刷了数十本,分发给本家族的每个家庭,并浓缩成表,在各家厅堂最明显的位置悬挂上墙,旨在为子孙后代树立一个做人做事的准则,使良好的家风薪火相传。
“忠心爱国、报效国家……”《陈氏家训》开篇便是教育子孙后代要“忠心爱国”。陈老说:“没有国,哪有家啊!所以爱国必须放在第一条。”
“百善为首,孝敬父母,诚实守信,业精于勤,节俭朴素,修身廉净……”《陈氏家训》以“忠孝仁义礼智信勤俭贤”为准则,以德为本树好家风,为子孙后代如何立身处世、持家治业制定了严格细致的标准。
陈宝才老人的长子陈立明说,父亲一生正直坦荡、德高望重,对子孙的管教也特别严厉。
1986年,陈立明在宝清县财政局工作,父亲时任县交通局局长。当时,县运输公司长途汽车线路外包,陈立明动了心思,打算让别人顶名承包过来赚点钱。陈宝才得知后坚决予以制止,他说:“咱不能和运输公司员工抢饭吃啊!违规的事咱也坚决不能干!我身为党的干部,自己的儿女都管不好,有什么资格管别人?”还有一次,陈立明开着单位的车上山去玩,陈宝才得知后,气得拿起笤帚把而立之年的儿子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警告他要公私分明,不能占公家半点便宜。
这两件事给陈立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他循规蹈矩,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敢越雷池半步。
十几年前,陈老的老伴去世后,陈立明夫妻就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义务,搬过来和老人一起生活。如今,陈宝才老人家儿孙绕膝、四室同堂,虽已耄耋之年,却是鹤发童颜、身体硬朗。陈立明也已退休,他每天陪着老父亲聊聊天、散散步、唱唱歌、打打门球。
说起儿孙晚辈,陈宝才老人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孝子贤媳德孙对我殷切关照、敬重厚养。他们在政治上让我放心,事业上让我满意,四个孙子已有三人加入了党组织,其中两对夫妇都是党员。他们工作努力、奉公守法,一大家人,其乐融融。”
陈宝才的孙子陈彦远感慨地说:“爷爷苦心编纂的《陈氏家训》一直以来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谨记于心、笃之于行。‘忠孝仁义礼,智信勤俭贤’是《陈氏家训》的精髓,不仅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对我的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以及生活习惯产生了长久的正面影响。现在,身为人父的我,一有时间就教女儿诵读家训,将《陈氏家训》代代传承下去。”
多年来,《陈氏家训》影响力辐射宝清城乡,许多家庭也纷纷推出《家规》《家训》,文明家风如春风和煦,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成风化人的作用,文明家庭不断涌现,孝道故事层出不穷,文明之花在万千家庭竞相绽放,为宝清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