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街镇陈屋行走纪实——东莞文化发现之旅厚街行

厚街镇陈屋行走纪实——东莞文化发现之旅厚街行

总策划:舞者  作者:巨野子木   醉红颜

舌尖上的香芋云肉

陈屋美食之香芋云肉

上午,我们东莞文化发现之旅来到陈屋村,在陈伟明先生的带领下,首先来到村委会隔壁的聚福阁,恰巧这儿有一村民安排满月酒。

    聚福阁,是陈屋村集中举办各种婚庆摆喜宴的地方,这也是东莞各村通行的做法。聚福阁内,大厨掌勺师傅已在热气腾腾的灶间忙碌,帮厨的靓女正低头洗菜……

黄太太十分专注地配菜

     “我们帮人做酒席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我丈夫黄润棠原来在治安队。那会儿偶尔会给其他队员做一点夜宵,大家觉得他厨艺不错,所以就建议他出来为村里人做酒席。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买了些厨具桌椅的家伙挣点人工,后来由于很多顾主觉得自己采购材料麻烦,便让我们包工包料了。一桌酒菜,要是不算酒水有个六七百块就能吃得很好啦!”黄太太笑着道出了当年的创业史。

    “嗨,靓姐,您在忙什么呢?”我们见一位围着围裙戴着袖套的靓姐在埋头洗着什么,不禁蹲下与她聊了起来。“是鹅肠,要把上面的油洗干净,做酒席要讲好意头呢,这是长长久久的一声哟!”靓姐灿烂的笑容如早晨的太阳,“但是我们最拿手的要算我们老板亲手煮的云肉!”

醉红颜采访洗菜的靓姐

     这就是我们煮的云肉!”在一旁的一位穿着水鞋的大哥一边自豪地说,一边掀开锅盖让我们先睹为快,“2011年,厚街镇妇联组织我们在江龙大酒店举行的爱心妈妈厨艺大赛中,我们煮的这道菜还获奖了呢!”原来他就是老板黄润棠先生。

    黄先生一派大厨的风范,全然不像我们印象中的老板。一股香芋、马铃薯混合的植物香裹着红糖花肉的浓香,在热气腾腾的烟雾中钻进鼻孔直击舌尖上的每一个味蕾,馋啊!

黄润棠先生非常热情地盛上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香芋云肉

    黄先生说,这道菜是厚街自古以来酒席上必备的菜肴。煮云肉,首先要将酱油、南乳等配料入放油锅爆香,然后加入冷水烧开,再将土猪五花肉、片糖放入锅内焖煮半小时,再加入芋头、马铃薯,再加水至浸没锅中材料,然后大火焖煮2个半小时左右,这道菜就大功告成了!

    “来、来、来,先尝一下刚做的云肉!”黄太太端着一盘香喷喷的云肉出来说道,“你们现在吃这云肉可能会感觉皮有点韧,因为本来要煮三个小时的,现在煮了才两个小时,要是焖煮的时间充足,这肉皮就会进口则化!”

    夹一块五花猪肉送入口中,香甜而不油腻,回味无穷。再夹一块香芋,面面的,芋头的香味在吸收了猪肉的油脂之后,得到了升华,故而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而马铃薯由于水分比香芋稍微多一些,所以吃起来稍稍清淡一些,但是松软香滑的薯蓉在嘴里溶化,丰满的口感多了一些似甜却又鲜美的层次……

师傅们制作蒸白鳝的。

     我们以前去乡下吃喜酒,只知道那是主人买材料请村里的亲戚朋友帮忙的,没想到这里还有专业做酒席的。于是好奇地问起黄先生:“你们的生意如何?”黄先生想了想,说:“还算可以了,本微利薄,一年到头从年初一的开年饭、正月的灯酒、年中月中的结婚嫁娶、入伙、弥月、寿宴……说起来还是蛮忙的了!”

黄师傅正为配制名菜——蒜葺粉丝蒸鲍鱼

    说话间,从门外来了两位大嫂。她们抬着一大篮的东西进来了。原来是主人家来拜神。据说因为他们摆酒席的地方不是自己家的地儿,所以要向我们所在的这个宴会堂的土地“借地方”,以求保佑大家平安大吉。

    两位大嫂从篮子里面端出了寓意如意吉祥的鱼丸,寓意富贵兴旺的用染红了的面粉做成的富贵子、鹅仔寿桃,还有烧猪、红鸭蛋等等。家里添了男丁,主人家说:“我一共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是我们家第五个男孙啦!”。幸福写在主人家的脸上,我们在一旁也备受感染。

满月宴之前的拜神供案

    请来帮她拜神的大嫂则在一旁忙着上香、祈祷:“……拜请玉皇大帝、地藏王爷、四个角头、龙公、龙母、水公、水母……今日借你地方……保佑陈氏花仔……”美好的祝愿随着香炉里线香的袅袅青烟腾升,我们也衷心地祝愿主人家家庭幸福美满,宝宝快高长大!

厚街镇陈屋陈氏宗祠

陈屋宗祠溯祖源

    我们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从聚福阁品尝完香芋云肉的美品,又到陈氏宗祠探寻老村旧迹。

陈氏宗祠前有地塘,面向池塘,三开间,正面皆以红粉石为基础、门框、石柱、柱础、包台、门匾等,两侧有青云巷,巷上有红石石刻“禮门”、“義路”石匾。

    陈氏宗祠门口对联“莲塘新气象,义井旧家声”透露出东莞厚街镇陈屋陈氏的宗族渊源。

    东莞陈氏起源于河南颖川堂; 832年,陈旺迁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即今义门陈村);到了宋朝,陈璋从江西迁入福建泉州同安县义井乡;陈璋的孙子为陈玄端,陈玄端的孙子陈傥于南宋建炎年间被授为广东循州(今惠州)通判,离任后定居东莞南门的亭头场,是东莞“八房陈”的始祖。厚街镇珊美村陈家坊《亭头陈迁建祠堂碑记》清晰地记录东莞陈氏之源流。

宗祠内天井

    东莞“八房陈”始祖陈傥于南宋时期迁居亭头场后,至今已经八百多年。亭头场陈氏后人迁居东莞各地,形成八大房:一、望牛墩石面村;二、厚街赤岭;三、莞城康王庙前;四、东城温塘;五、南城袁屋边;六、莞城牛骨巷;七、神坛前;八、大朗巷头村。而亭头场之陈姓始称为“亭头陈”。

    迈入祠堂头进,中门紧闭,右侧墙壁上有一土地门官神龛,上书“门泛积德戴,官自读书高”,书字虽不佳,但对联内容可以看出陈氏对昔日书香门弟的眷恋。

    转入天井,视野开阔,院内红石铺地,有花草数盆,四周廊檐相抱,雕梁画栋,虽有新修之痕,也能看出当初的旧模样。

振德堂——陈屋陈氏宗祠中堂

    二进为振德堂,中堂屏风上悬有对联“世有哲人丕振名贤世德,家多传儒仕流传理学家风”。右侧墙壁上有一块“陈氏宗祠重修碑记”。碑文载:“十一世祖明乡进士文林郎属斋公,乃宋循州通判鳌逸公(即陈傥,亭头陈之祖。)之裔,朝奉大夫希傅公之孙也。官本邑教谕,清白传家。居邑罗村,而迁赤岭。筑室莲塘,遗无寸产……”

    这段文明确记录了陈屋陈氏渊源来自莞城亭头陈氏,而迁徙的路线也由罗村至赤岭,而后定居厚街陈屋。

石刻——《陈氏宗祠重修碑记》

    来到三进,照例是一个天井,两侧是回廊,中间为尊祖敬宗之神龛花罩,花罩内悬一雕花木匾,上书篆文“颖川堂上陈氏祖先之神位”。这时,村委干事陈伟明请来村里了解村史的陈容枝先生,陈先生告诉我们:“厚街陈屋的陈氏是从大朗巷头分枝而来。亭头陈第六代到大朗巷头的,到了第十一代才到了陈屋。”

    “根据‘陈氏宗祠重修碑记’碑文,没有涉及到大朗巷头,如果有时间到大朗巷头行走,一定查寻陈氏族谱,疏清源流。”我们姑且信之。

廊上山水灰塑

    “陈屋一带原来并没有陈姓,陈屋的地都是姓黄的。听老人讲,当时有位姓陈的教书先生来到陈屋教书,见这里的地理环境很不错,就在附近搭了一间小草房住下了。如今,陈屋的陈姓都是这位教书先生的后裔。”陈容枝先生颇为感慨地道出一段陈氏先祖的陈年往事。

    “陈屋的族谱还有吗?”我们渴望一睹为快。

“我们陈屋的陈氏族谱在文革的时候被毁了,幸亏大朗巷头那边的兄弟对族谱非常重视,在文革期间专门找人带到了香港才得以保存。我们才知道陈屋的陈姓原来是巷头陈氏的分支。而我们从祖坟的石碑上找到了我们是第几代的记录。以陈氏从福建过来后算起,我是第三十代,”陈容枝先生将来龙去脉说得头头是道,“如今村里的陈氏已经发展到第三十三、三十四代啦!”

    “现在我们陈屋的陈姓有多少人呢?”

    “大概1000人吧,约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其他的还有姓黄、尹、王、李、邓、卢、刘的。”村委干事陈伟明先生对我们说道。

陈容枝先生讲述厚街陈屋陈氏渊流

厚街陈屋后底岭果山正门

陈屋后底岭果山

    探访完陈氏宗祠,我们发现之旅向后底岭果山进发。途中我们遇到一眼古井,还有几间青砖民居,昭示着陈屋立村之久远。

太平路仁面坊一巷11号民居

    一进果山大门,龙眼、荔枝树花繁叶茂,顺山势而上,一株满树红云的木棉树跃入眼中,硕大的木棉花落了一地,像铺了一层红地毯,旁边有人拣来晒,我们惊艳于这纯粹的如火的木棉,一直逡巡不前。

    路边的山坡上荔枝林间种着小块的红蕃,偶尔一两棵笔挺的木瓜树让我们仰视,路过一座荒草掩映的古墓,还有原来修建的石阶、假山、水池等,可惜今已荒废。

    从荔枝林间的空隙鸟瞰山下,楼宇毗邻,高低起伏,壮如建筑之海,今昔对比,感慨改革开放三十东莞农村变化之大,可谓沧海桑田。

 

站在后底岭上俯视厚街楼宇成群

岭上有一座白楼,据说是原来的陈屋水厂,如今搬走了,改为“后底岭果山”。我们恰巧遇到陈妹先生,他原是东莞厚街陈屋水厂的办公室主任。

    陈妹先生厚街陈屋人,生于1945年,是广东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曾经出版个人摄影集《中国西部摄影》。他务过农,当过兵,经过商,做过村干部,退休后他依然常常回到他曾经出倾注了十多年心血的后底岭水厂。

    我们在荔枝盛开的树下采访了陈妹先生。

    陈先生说:“要想了解后底岭,还是先看看我这本影集吧!”他将夹在臂弯中的相册拿了出来,翻开第一页说道,“这就是1993年前的后底岭。”我们看到,照片上只有一片光秃秃的山岭。

    “这就是后来建成的模样。”陈先生指着另几帧照片说道。只见此时的山岭上已经种上了荔枝、黄皮等果树,山岭上也出现了一些排水沟、石堤和办公楼、鱼池等。

陈妹先生是位有心人,用相机记录下后底岭的变化

    “这里原来是一座荒山,1993年我来到后底岭当上了‘开荒牛’。”陈先生随和而幽默,他笑着说,“当时要在这里建水厂,一到下雨天,山上泥土随着雨水流失得特别快,如何是好呢?于是,在天晴的时候,我就和大家一起,扛起锄头,仿照梯田的模样,在山上一层层地挖明渠、砌石堤。将雨水收集起来汇入池塘中,将污水引入暗渠中然后排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开始的时候,都是我一个人提着灰斗、泥刀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垒起那些石堤的。后来工作量太大才请了一个来自湖南的施工队过来帮忙。”

    说起这个施工队,陈先生给我们道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原来这个施工队队长本是湖南一个村子的老支书。老支书见村里实在太穷,便带领村里的壮年劳动力组建了一支施工队来广东打工,为村里的老百姓挣钱谋出路。

    陈先生说:“这样的老支书才是让我们敬重的!他和乡亲们一起同甘共苦,也因为他的这种精神与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加上他们的价格比外面的施工队还要便宜,手工又好,所以我们的很多砌堤坝的活都请他们来做了。”

后底岭上麻石观光大道

    “你们看,这山坡上的荔枝、龙眼、黄皮等很多花草树木都是我们那时候种下的。我们水厂的空气一直都是最好的,一到春天,果树上开花了,馥郁芬芳的后底岭是人们春游的好去处!

    那时候,池塘里养了很多锦鲤。夏天的时候,我喜欢躺在池塘边的吊床上午休。那些锦鲤可高兴了!它们总是聚在我的眼皮底下做着各种姿态……”

榕下待人归?

    说起西部之行完成《中国西部摄影》,陈先生说:“那是我多年来的梦想。四十年前,我背负着乡亲们的希望,参军到西藏边防前线,驻守在海拔5000米的阿里地区雷达站。那时候,我就渴望着有一天能将西部的山川、大漠、湖海、原野一一定格在相纸上。

        2007年,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经过精心的策划历时43天行程25000多公里,途经中印、中巴、中塔、中尼、中哈等多国边境,拍摄下一组组令人叹为观止的美丽图画,终于圆了我一个摄影梦……”

    我们听着陈妹先生生动的讲述,仿佛眼前又呈现出当年后底岭上挥汗如雨的垦荒的情景,我们站起身,发现水厂边不家一株火红的木棉,踏着满地落红,仰望着南国的英雄树,怀想着当年创业的人们的功绩……

岭上的虎啸,恰似当年拓荒者的精神写照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资讯

[名门望族 陈寅恪家族]天为神州护此家 今日吾辈皆苟活

2023-9-20 8:39:23

资讯

【大朗陈氏·源起篇】探寻大朗8000陈氏子孙的起源地...

2023-9-20 10:14:3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