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就像一棵千百年的参天大树,祖先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后人就是枝枝叶叶,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的根脉。历史上随着社会发展,人口不断繁衍,村庄会分拆、移居,衍生出新的脉系枝节。“义门”陈氏即顺应这一规律,他发源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也称江右陈氏。
义门陈姓一族从唐朝开始到北宋年间奉旨分家,历经332年、15代不分家、高峰时期人数多达3900多口。唐中和四年(884年)唐僖宗首旌“义门陈氏”,遂名传天下,其“家法三十三条”被宋朝奉为“齐家”的典范。
江西湖口县均桥镇陈官垅村,这个不足50户的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便是“义门”陈氏的一个分支。历经千年繁衍、变迁,“义门”陈氏这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育有优良家风的大家族将“天下第一家”的美誉传承至今。
相传曾因祖堂上梁引来野鸡栖息,陈官垅又得名“陈野鸡”村。村庄依山而建,周围山水相依,阡陌纵横,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今已在此生活200余年。
“孝父母、忠群国、端士习、勤本业、崇节俭、睦宗族”的家规传承了先人的良好遗风,小山村民风淳朴、公私分明、邻里和睦。从1960年代起,陈官垅就设有村民议事活动中心,1980年代即获“省级文明村”和“市级安全文明村”,他们也用优良的示范为后代树立了榜样。
“义门”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陈官垅的村民理事会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自然村管理规章、农村生活垃圾清扫制度和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不断探索新时代自然村管理建设的新方法。村里涉及集体的大小事务,必须由村民大会商讨,民主表决后,每家每户自觉遵守。“不拿集体一根线,不砍集体一棵柴”。
今年,陈官垅成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也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点,按照当地“七改三网”的要求,因地制宜,建成了村民活动广场、健身公园,美化、亮化、绿化得到全面提升。
当地政府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深入挖掘义门陈特有的文化底蕴,以实实在在的建设惠及群众。村民们纷纷筹资筹劳,集中力量办大事,积极参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等重点工程,为当地建设美丽乡村作出了表率。
“义门”是爱天下、忧天下、和天下。陈官垅现有党员7人,在村民理事会的基础上,设立了党员服务岗。党员对村内各项建设性事务进行监督,同时积极配合协调各项矛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党员带头开挖管网预埋,参与污水终端处理设备选址,配合施工方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并投入运行。
健身公园一角
有党员的带头示范,村民们都自发参与到房前屋后、池塘沟渠、广场道路的日常清洁中。从此,小村庄彻底告别了过去脏乱的农厕及白色垃圾污染,卫生条件、生活质量极大改善,呈现出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全新图景。
在当地政府指导下,通过宅基地改造试点,村内不符合“一户一宅”的老旧房屋予以拆除;村民超高超大建房予以规范。重大节日舞龙、唱戏以及开展农田、水塘流转承包等方式增加了集体收入,用于村庄道路硬化、祠堂建设、池塘砌护、路灯安装等公共项目。每年元宵节修族谱、舞龙,重阳节举办“请菩萨”等风俗活动,全村上下男女老少兴高采烈,增进了邻里感情。晴明及腊月“小年”当天,村理事会公开公示村内账目清单,每年轮值由三户村民管理村庄日常事务,账本每年转交下一任时,做到笔笔清晰、清清白白。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如今的陈官垅,村容村貌整洁明亮,文明乡风代代相传。他们世代秉承义门陈“忠、孝、廉、善、义”文化精髓,以优良的家风为秀美乡村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