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义门陈有感

义门陈,一个忠、义、孝、和的符号,近几年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我虽有耳闻,但不胜其详。清明时节,带着一份好奇,带着一点兴奋,带着一丝疑惑,我与家人一起驱车赶往德安县车桥镇,去寻访那千年前的“天下第一家”。由于路途不熟,我们且走且停,不时地向路人打听义门陈。临近中午,我们一行人终于来到了青山怀抱,鸟语蛙鸣的“义门陈祠堂”。这座祠堂复建于2006年,是由多位义门陈的后裔捐资在原址上兴建的。规模不大,大约占地3000平方米,由旌表台广场、立柱、石鼎、五世祖祠堂及两长廊展厅组成。在俩长廊中间的院子里有一处灰色的残墙,约一米多高二米多长,且镶嵌着一石门框,这才是千年前的遗物呢!我细细端详那陈列在玻璃框中少许文物真品,如碑刻残片,逐条阅读那《义门家规十二则》、《义门家法三十三条》,真是条条有理有节、字字千钧。如家规第三条“孝父母、父母生我,鞠育勤劳。顾复之恩,自少而耋。……”又如第七条“隆师儒。至贤至道,孰与为明。千秋统绪,仍在儒生。……”又如第十条:“睦邻里:古者八家,同井相助。由近而远,情谊攸著……。”又如家法第十三条的“新媳下厨”,即不论贫富,均须下厨房“劳疱炊之事”和“排布堂内诸事”这既是一种劳动锻炼,又是让新媳妇融入陈家的一个过程,确有道理呀!这些家规、家法实乃为人处事之良方也!再看那宋朝状元、兵部尚书胡旦于(1002年)写的《义门记》,洋洋洒洒数千字,字字珠玑,朗朗上口。不仅就陈氏家族的渊源历史,忠、义、孝、和的功绩作了详记,还是一篇难得的美文呢!你看那文中的“三时饮食之节,四序宴会之期;长幼出入之仪,婚晨定省之礼,婚姻吊丧,迎来送往,赏以劝善,罚以惩恶”等佳句极富有音乐般的节奏韵律。还有那无数名人骚客及几代皇帝风闻义门陈:“三千口聚合饮,十五代不分家”的义名,纷纷前来游历、赐诗,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如黄庭坚的题赠:“义门流芳”、苏轼的题赠:“陈氏遗谱,子孙葆之”、欧阳修的题赠“江洲奕世”(古时德安隶属江洲),还有朱熹的诗《赞义门孝德》,以及陆游、文天祥等人的诗作。唐僖宗首次旌表“义门陈氏”。并赐诗一首:“金銮宴罢月如银,环佩珊珊出风城。问道人间谁第一,咸称唯有义门陈”等等……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义门陈祠堂给我印象最深的不仅是那宋仁宗于(1023年)封爵的五世祖,即始祖陈旺、二世祖陈机、三世祖陈感、四世祖陈兰、五世祖陈青。也不仅仅是那世外桃源般的“乌托邦”式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那重视教育以及家训,家规之严谨的族法。正是那陈氏第三位家长陈崇的远见卓识,兴办了“东佳书院”,比朱熹的白鹿书院还早50多年呢!才使得陈氏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们求学上进,蔚然成风,中举、进士不断。反过来这些举人、进士等又入朝做官,给陈氏后人又树立了求学能得功名的榜样。所以义门陈在332年的族居期间,有资料证实,有403名举人,58名进士。难怪宋时抗金名将岳飞诗曰:“千里旌旗迎五马,一门黄榜中三人。”这在中国家族史上是罕见的。 

所谓家训、家规实为封建时期的一种家法。义门陈还设有“刑仗厅”,于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建,有厅联曰:“家严三尺法,官省五条刑”。据记载,义门陈:“百年服刑则三”,可见家法森严,守法极佳呀!在其家规第十二条“戒游惰”就有:“凡人之生,畴无担荷。均在四民,责无敢惰。行必期为,志惟务果。奋进而前,犹不与我”等等。还有家法中的“一夫一妻”制,这在封建社会允许纳妾的背景下,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因此这个陈家无游手好闲之人,无赌博偷盗之人,无图谋私利之人。这些严密严峻的家法,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明确了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一夫一妻制就阻止了纳二房、三房,也就避免了许多矛盾、纠纷,为和谐共处大家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以为义门陈的重教育使得众人皆明理,知荣耻,而家法又是约束众人遵守忠、义、孝、和的关键。   形成于唐玄宗(731年)繁衍生息十五代,人口最多达三千余人的义门陈,由宋仁宗于(1063年)的一纸诏书分为291庄,已迁往全国各地。现遍布于十八个省,正所谓久合必分哪!连我单位的门卫陈师傅,现居住在庐山区威家镇九星村老屋陈自然村。该村无一杂姓,他自称也是当年迁往都昌庄的义门陈后人呢! 

我徘徊在义门陈的遗址,眺望着周围的青山、田野,只见碧绿的树木中间或有一丛丛的映山红,嫩黄的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遗址旁的农舍正飘着袅袅炊烟,十几只芦花鸡正在房前屋后的草丛中觅着食,村边的池塘里还游弋着几只白鸭……多么祥和自然的春日美景啊。我想象着千年前的此时也是此景吧!想象着千年前那“百犬同槽共食”动人传说的盛况,想象着那北宋宰相吕端笔下的“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的共同劳动,计划消费,同餐共饮的繁荣景象……。而今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嘈杂,也没有景点门前常有的小贩叫卖声,只有三三两两的来访者。是义门陈的“义”字遗风使得这里的农民尚不言利?还是这里“深在闺中无人识”?虽然义门陈于2006年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尚发掘不深,弘扬不够,如设在德安县农业局院内的“接官厅”和位于德安付山煤矿的“陈氏官墓”等都未形成行程上的链接,以便于人们凭吊、寻访。缅怀先人,不仅是复建一座祠堂,更重要地是要在人们的心中树立“忠、义、孝、和”的丰碑。 (作者 朱燕 系九江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原文连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