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元年(1004),集贤学士、判枢密院事陈恕病卒,其子陈执中赐恩授官太常寺太祝,为秘书省正字。
陈执中,字昭誉,以荫得官后,仕途颇达,很快由秘书省正字迁卫尉寺丞、知梧州 (治今广西梧州)在梧州,他撰写了名为《复古要道》的三篇文章上奏朝廷。真宗读后, 非常赞赏他的才学和敢于说话的精神,特召其入京。
此时真宗已春秋年高,病体缠身。真宗从三十岁做皇帝,东封西祀,屈已睦邻,期 致天下太平,直至晚年,虽未达到天下大治,却也算政通民安。只是他的妃嫔们先后为他生的五个儿子皆先后夭折,惟有名为受益的一个儿子尚幼。大臣们先曾以立储建言,但 都没有什么结果,加上真宗这时变得喜怒无常,故后来无人敢以立储建言。陈执中则以 皇储未定,国祚可忧,遂不避利害,复撰《演要》三篇奏上,大旨为早定天下根本为说。 奏疏送上以后,陈执中作了最坏的准备。
就在陈执中进疏的第二天,真宗召见宰臣们,拿出以前朝廷官员有关请立皇太子的 奏疏,让大臣们传阅。宰臣们看了都说写得好。不料真宗又从袖口里拿出陈执中的《演 要》对辅臣们说:“还有写得更好的呢!”遂传召陈执中于便殿,对他大大褒奖了一番,另对他所和御制诗:”一度春来一度新,翠华常得照龙津,君王自爱天然态,妒杀昭阳学舞 人。”尤表欣赏,即擢任陈执中为右正言。天禧二年(1018)八月十五,真宗诏立受益为皇太子,皇储之事定了下来。受益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
天禧三年(1019)的科举考试,陈执中被任命为御试读卷官,因被认为评卷不公而遭降黜,贬官卫尉寺丞,监岳州(今湖南岳阳)酒务。后积功复殿中丞、抚州通判,再 擢为右正言。
乾兴元年(1022),真宗病逝,仁宗即位,真宗皇后刘太后垂帘听政。枢密使曹利用的女婿卢士伦被任命为福建转运使,但卢士伦以福建地处偏远,让曹利用在太后面前求情,改为京东转运使。对曹利用的这种行为,陈执中非常看不惯,即上书弹劾曹利用。此 时的曹利用正得太后宠爱,他不仅没有被责罚,反而连续加官,由侍中加司空,陈执中却因此得罪了曹利用。曹利用为报私仇,在太后面前挑拨是非,最后把陈执中排挤岀京城。陈执中出知汉阳军(治今湖北武汉)。直至天圣七年(1029)曹利用被罢官,陈执中才得以召还京师,入为群牧判官、权三司盐铁判官、知谏院并提举诸司库务。不久,又以尚书工部员外郎兼御史知杂、同判流内铨,复迁三司户部副使。
明道二年(1033),刘太后病卒,仁宗亲政,陈执中擢天章阁待制,先被任命为京东安抚使,岀巡京东(今山东地区),使还,改知应天府(治今河南商丘),历知江宁、扬 州、永兴军,以西部边事日紧,入召为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直接参预军政大事 的决策。
从景祐初年起,毗邻宋境的西夏政权就不断派兵入侵宋朝边地。宝元二年(1039), 夏军入侵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县),并声言攻延州(治今陕西延安)。宋政府急作部署,仁宗亲下手诏,让执政大臣条奏攻守方略.此时,夏军十余万乘宋军部署未定、松懈未备之际,大举进攻,连陷保安军及安远、塞门、永平等寨堡,并在延州三川口(今延安西 北西河口)一带,大败宋军,擒获宋将刘平等人。
为此,陈执中上书仁宗说:“此次西夏入侵,势如破竹,是因为宋朝久不用兵、西夏实施突然袭击之故,而宋朝边将又惑于西夏的甜言蜜语,不作认真设防,使夏军连犯亭障,直指延安。延安守将范雍又措置失当,其属将刘平轻狂浮躁,致使宋军道此大的损 失。”他在书中建议,要加强边备,首先要加强边塞各防御设施,在被西夏军队攻破的塞 门、金明等地,应尽快修筑边城,增屯戍兵,并扩大招募当地的弓箭手协助守防,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同时派任大臣巡抚边地,尤其要注意抚恤招诱沿边地区的羌族等少数 民族。对那些居住内地但有党附西夏、背叛宋朝倾向的少数民族,如泾远一带(指今甘 肃蒲河以西地区).的康奴、灭臧、大虫等族,则要及早采取措施加以约束,防止反叛。陈执中还指岀,对西部防务,要想采用防御契丹那样、在河北沿边遍修诸城的做法,对秦凤、永兴军等路的所有边城加以扩建修固,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屡次用兵,边民已困,加 之自然条件的限制,民力不堪负担。而且甘陕一带的地形又远较河北平原复杂,故只有釆取重点设防的办法,如在泾州、镇戎军、鄜、同、邠、宁诸州,可重点加固营葺其城, 部署防务力量。这样可减少科率.休养民力。
他还上书认为.眼下西夏攻势正盛,御敌之道“宜静守以骄其志,蓄锐气以挫其锋, 增士兵以备守御.省骑卒以减转饷”,然后再商议攻敌之策,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平敌。 建议还要激励将士斗志,使之尽节而捐躯,为国效力。
为了加强西部边防驻军的力量,宋朝廷曾计划将陕甘一带的沿边士兵刺配为军,但因为意见不统一,久议不决。而陈执中又因与宰执们的意见不合,遂被排挤出朝,罢枢密院之职出知青州。寻以资政殿学士徙知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再改尚书工部侍郎、 陕西同经略安抚招讨使,与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同知永兴军。
但是.夏竦怯于西夏的威势,采取对西夏消极防御的主张。加之他尚权术、性贪婪,
陈执中便很难与之共事。俩人常在决策御边事宜方面发生分歧而相互责难。朝廷也知道两人议事不和,仁宗特诏俩人可互相交错外出巡视边防,令陈执中屯驻泾州(治今甘肃 泾川北泾河北岸)。
西夏骑兵每年秋季便不断侵犯宋朝边地,陈执中经调查得知,这主要是夏军凭借着沿边地丰盛的水草,以“抄边图利气为此,陈执中下令将边地一带的草地全部焚烧。不过这样一来,虽对阻遏夏军入侵有一定作用,但也给边区人民的畜牧业造成损失,故被 人非难。夏竦也状告陈执中擅权。陈执中上书自辩,认为兵贵神速,若事事千里禀命,决非制胜之道。并建议朝廷应该给予沿边诸路以各保疆圉、临事处置的全权。他的上书虽得到朝议的赞同,但宋廷最高决策者们却并未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为此陈执中再上书求解兵权,得仁宗允准,遂内徙改知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寻徙知青州(治今山东青 州)。
赴青州后,陈执中才发现,不仅西北沿边防务之责严重,而内地的治安、特别是沿海地区的防务也不容松懈。他亲临诸县调査得知,许多城市都废圮不修,断垣残壁,万 一有事,恐无一为守。故他到任青州后向朝廷奏请的第一件事,就是维修沿海诸州城。但朝廷认为,如今天下晏安,不宜兴动力役。仁宗下诏不允。可陈执中认为,修城之事不可拖延。因此他并没有完全遵旨不修,而是利用权限内的财力物力,对境内诸城维修一 遍。
庆历三年(1043)五月,沂州(治今山东临沂)虎翼军卒王伦结集同伍士卒四五十人发动兵变,杀死巡检使朱进,从沂州北上,攻掠诸州,直入青州境。但由于青州诸城 新得整修,王伦没能攻下诸城,便率众转攻淮南。陈执中檄令诸州调集官军狙击王伦,并 派巡检使傅永吉带官军一直尾追王伦至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境。这年七月,王伦率军在采石矶强渡长江之际,遭宋军围攻,王伦兵败被杀。
庆历四年(1044)九月,仁宗岀于报答陈执中早年上书请立他为皇太子的旧恩,又以其历任各地的政绩,决定擢任陈执中为参知政事。不料,仁宗的诏令还未发表,就遭到了朝中一些人的反对。谏官孙甫、蔡襄等人皆上书反对陈执中迁任参知政事。但仁宗 还是决定不变,派遣传使将任命敕诰直接送到青州。陈执中对此当然非常感激仁宗的信任,即动身入京。他到京城的第二年,宰相杜衍、章得象先后罢相,出任外官,枢密使贾昌朝擢升为相。随之,陈执中又奉诏由参知政事、行工部侍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 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与贾昌朝共同执掌宰相之政。这一人事变动的深刻背景,是仁宗 正决定加快与西夏的和谈步伐。
庆历五年(1045)十月,宋夏达成和约,陈执中上书请解除枢密使兼职,得仁宗同意,并规定此后“宰臣罢兼枢密使”。此后直至皇祐元年(1049),陈执中任宰相之职四 年,廉洁自律,克尽职守。
陈执中有一个女婿曾登门要求差遣,陈执中正色说道:“官职是国家的,不是我卧房里的笼箧之物,怎能随意给人呢?”最终没有答应女婿的请求。因此,“人莫敢干以私,四方问遗不及门”,颇获清正之誉。庆历七年(1047)发生春旱,贾昌朝等引咎辞职,仁宗 只允贾昌朝罢判大名府,陈执中降给事中,仍留相位。逾月,陈执中复官,并加昭文馆 大学士、监修国史,为首相。皇祐初年,陈执中因足疾请求辞职养病,仁宗欲给其使相、 大学士之衔,他仍坚辞,最后乃以尚书左丞出知陈州(治今河南淮阳)。新任宰相文彦博、 宋庠建议,又加其官为兵部尚书,继任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继之再拜集庆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移判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
在此之前,黄河在商胡决口,泛滥及于大名。前任大名知府程琳为绝水患,曾动议 在大名境内修堤坝,以堵截溃流,但并没有实行。陈执中到大名后,认为程琳的主意好, 便在丰稔之年,调集丁夫修堤达200余里,使黄河溃流不再危害大名。
皇祐五年(1053)七月,陈执中由集庆军节度使、判大名府加行吏部尚书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第二次为相。陈执中复相后,自然又免不了有人称誉,有人攀附,他仍坚持见贿不受、洁身克己的信条,戒奢守廉,不为利驱,不为物役。殿前都指择使郭承祐因公曾几次出入他的家里,这事为御史们所言 及。虽然陈执中与郭并没有私情交往,但他还是奏请仁宗,建议朝廷下一道诏令作些明 文规定,以避嫌疑,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遂下诏规定:中书、枢密大臣自今以后,除非 上朝聚厅议事外,不得私下接见宾客。为了防止朝廷的军政机密泄漏,他还建议关闭了中书政事堂的东便门。对那些因权势引荐的内外三司勾当公事、监场务官等等,他都一 一査清奏明仁宗,罢免之。此举措之后,.内外官员为之肃然,多不敢循情枉法。
皇祐六年(1054)正月,仁宗宠爱的张贵妃病死,仁宗为之哀悼逾恒,废朝七日,并以皇后礼仪将张氏丧葬,另追册为皇后,赐谥温成。对这一些超越常规的做法,虽然主要是翰林学士王洙等人怂恿仁宗所为,但身为宰相的陈执中并没有去劝谏制止,因此朝 臣中对他颇有微词。之后,陈执中家里又发生一事,即陈执中宠爱的妾张氏因事笞打服 伺的女婢银儿致死,事下开封府究治。御史赵扑以及欧阳修等人为此弹劾陈执中治家不 严。这年春,恰又发生全国性干旱,谏官范镇再以.“不病而家居”等事劾奏陈执中,并且说:“陛下欲弭灾变,宜速退执中以快中外之望。’‘既而陈执中又遭御史中丞孙抃及其属下、御史郭申锡、毋湜、范师道、赵抃等人的一齐劾奏,尽管仁宗有意保护陈执中,但众意难违,只好再次罢免他的相职,陈执中遂以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的身份出判亳 州(治今安徽亳县)。
逾年,陈执中奉诏改官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并加封英国公,徙任河南府,他 上书力辞,又奉诏徙曹州,仍坚辞,遂以司徒、岐国公致仕家居。嘉祐四年(1059)病 卒,赠太师兼侍中。在朝廷集议应赐其什么谥号时,有人对陈执中仍有非议。如礼官韩 维即认为,陈执中是以一言而至贵显之位的,他身为宰臣,不能总率群臣考正仪典,致 使嫔御用皇后之仪,建庙用乐逾祖宗之制(指张贵妃一事)。其闺门之内,又礼分不明, 致使庶妾贱人悍逸不制(指其妾逼死女婢一事)。其杜门深居,谢绝宾客,自诩是“无私 无党”,更是浅薄谫陋,故其正身齐家,无足称道云云。故其谖号先定“荣灵”,又改 “恭襄”,再改为“恭”。仁宗仍篆其碑额曰“褒忠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