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著名道士陈抟游学京师。一天,他接受权知开封府陈省华的邀请,去其家做客。 宴席间,陈省华唤出三个儿子,请陈抟为他们相面。陈抟端相着陈省华诸子说:“贵公这 三位公子皆有将相之才,前途无量。特别是次公子,不仅功名富贵,且寿同松齐矣嗟 叹再三。后来又有一位僧人赠陈省华的次子一首诗说:“虎目猿身形最贵,须因攀附即升高。知公今向端州去,助子清风泛怒涛。”这位被人极为称道的“虎目猿身”的贵公子, 就是后来为相的陈尧佐。
陈尧佐(963-1044) ,字希元,先世为河朔人,后徙博州(今山东聊城),他的高祖陈翔在五代十国时期,曾任前蜀政权新井县(今四川南部)县令,其家遂定居阆州阆中县(今属四川)。陈尧佐的曾祖、祖父皆家居未仕,到他的父亲陈省华,才又谋求仕宦之途。陈省华在后蜀时,曾任西水(位今四川阆中以西)县尉,宋乾德二年(964),宋师 灭后蜀,陈省华降宋,除授陇城县(位今甘肃天水西南)主簿,迁栎 阳县(治今陕西潼东北栎阳)县令,以历有政绩,累迁判三司都凭由司、盐铁判官、殿中丞、京东转运使、 知苏州、潭州,判吏部铨、权知开封府,光禄卿,卒于左谏议大夫之任,赠太子少师,由此奠定了陈氏家族的仕宦之业。
陈尧佐弟兄三人,哥哥陈尧叟登进士甲科,弟弟陈尧咨举进士第一,他亦进士出身, 一门三进士,为人称道、羡慕,故全族生辉,陈氏家族成为当地的名宦之家。陈尧佐自幼聪慧好学,在父亲教授他哥哥诸经时,哥哥还没有背过,他在一旁则出口成诵。后来, 陈尧佐到锦屏山书院拜师求学,又到终南山从洛阳人、著名学者种放为学,知识愈丰,学 问大进。因此,端拱二年(989)他参加科举大考,脱颖而岀,一举考中进士。释褐授官, 初授魏县(治今河北魏县西南)尉,又徙中牟县(治今河南中牟东),赋《海喻》一篇, 抒其志向,为人赞赏,已见其抱负不凡。
任职中牟不久,陈尧佐即得人举荐,擢试秘书省校书郎,迁知朝邑县(治今陕西大 荔东南)。这时,陈尧叟正任陕西巡抚使,宦官方保吉亦衔命出使陕西,依仗的是朝廷钦命差遣,颇为豪横,为所欲另,根本不把地方官放在眼里,把持榷酤,擅自变易诸法,制郡县,使民疲吏扰,受其祸害的不胜其数。陈尧叟与陕西巡抚副使吕文中联名上奏朝 廷,揭发其狐假虎威、恣意妄为的不法行径。太宗非常生气,急召方保吉还朝,欲严加惩办。方保吉巧言极辩,混淆黑白,反而对陈尧叟等谗谄讥诟,恶语中伤。事下狱史台, 竟煅炼成狱,陈尧叟等遭贬官革职的处分。陈尧佐因此也受株连,被贬谪为朝邑县主簿, 复徙下邽(治今陕西渭南北下邦)。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陈尧叟的案子才得平反昭雪,受牵连的陈尧佐亦得迁官升秩,遂以秘书郎迁知真源县(治今河南鹿邑东),历开封府司录参军事,升府推官。陈尧佐为人 刚毅,性情鲠直,后竟以上书言事忤旨,降潮州(治今广东潮安)通判。
潮州地处闽粤之间,为门户之地,负山带海,川原饶沃,但民风粗俗,陈尧佐到任后,与州守决定,增修了孔子庙,又营建了韩吏部祠,以匡正世弊,整饬风化。境内有江名恶溪,内有鳄鱼,常袭击江边居民。有一次,一张姓家的儿子跟其母亲洗衣时,在 江边玩耍,突然间,一条鳄鱼爬上岸,将张家儿子拖下江中,其母救护不及,急忙报官。 陈尧佐闻听,连忙急派两名府吏去江边,但已经晚了,鳄鱼吞食了张家街儿子。陈尧佐 为此亲撰榜文,沿江贴示,提请人们注意,又派人捕捉鳄鱼。从此,为鳄鱼伤害之事大为减少。如此之类,陈尧佐以袪除民瘼,兴利除弊而得当地老百姓的赞誉。任满,召还 入京,任直史馆,不久,再岀知寿州(治今安徽凤台)。
寿州正值发生灾荒,饥民盈途。陈尧佐到任后,马上投入安抚灾民的工作。他带头捐钱捐粮,赈济饥民。在他的带动号召下,州县上下各级官吏,皆捐献俸米为米粥发放 给饥民,活数万人。寻徙知庐州(治今安徽合肥),以父亲有病,辞归省亲。
期满以后,复职为提点开封府界事,再改任两浙转运副使。浙江境内沿钱塘江两岸, 以竹笼石为堤,防御水患。但天常日久,笼竹朽烂,石堤塌圮毁坏。为了整修水堤,陈尧佐亲自作了调查,最后向朝廷提出新的护堤办法:即以柴草护外堤,内以土夯实,外再以石护基,可坚实耐久。但权三司使丁谓却以其法不可,其建议未能实行。后来陈尧 佐徙任京西转运使时,后任两浙者仍用陈尧佐提出的方法加固江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陈尧佐由京西改任河东路转运使,以河东路老百姓多靠挖石炭为生,而天寒地冻,老百姓家舍不得点炉取暖,遂奏蠲炭税,以纾民困。又奏请减免了泽州(治今山西晋城)大 广冶铁户铁课数十万缗,深得民户的称颂。为了方便商旅的往来贸易,他还主持开凿了由泽州境通往河北的道路。之后,他再任河北路转运使,又在怀州开凿了通往河东的山路,使山陵变为通堑。以母病请假省亲,假满,内召为纠察在京刑狱。在奉命为廷试编 排官编排举子考试等第时,因一时疏忽岀现紕漏复降官任监鄂州(治今湖北武汉)茶 场。
真宗天禧三年(1019)六月,黄河在滑州(今河南滑县)城西北天台山旁决口,接 着又在城西南岸溃决,一时河患横行,漫延至澶州、郓州、济州、濮州等数州,河水最后汇注梁山泊(今山东东平湖),使大片农田被淹,人畜遭受重大损失。为此,宋朝廷急 召陈尧佐出任滑州知州,主要负责治河及灾民抚恤等重大事务。
陈尧佐赴滑州后,亲自勘察水情,不分昼夜的亲临黄河决口,与有关人员商议堵塞 决口的办法。最后他们发明了 “木龙堵水法”以杀水势,决口才逐渐被堵塞。为了防止溃堤,他调发民夫在原堤外又修筑了一条长堤以保护沿河居民的土地和房屋,被人称为 “陈公堤”。
乾兴元年(1022),真宗病逝,陈尧佐又被任命为京西转运使,协助修建真宗陵墓永定陵。陵成,积功擢任三司户部副使,改任三司度支,受命掌管朝廷各项财务开支和漕运等各项费用,并同修《真宗实录》。陈尧佐再以卓异成绩,未经中书考核等必需程序, 天圣初年破格擢为知制诰兼史馆修撰。自宋初以来,凡任命知制诰者都必须由皇帝亲自考核其文学优劣。陈尧佐以其文名,获准免试,为一时殊荣。后迁知通进、银台二司,复以枢密直学士出知河南府,又徙知并州(治今山西太原)。
汾水流经太原境内阳曲、清源、交城等县,每当夏天雨季之时,河水常常暴涨,因 河堤年久失修,多有溃决,居民颇受水患之忧.为此,陈尧佐以兴修水利为急务,筹集 人力、物力,修筑汾水堤,又发动沿岸民户在河堤上种植柳树数万株,以捍固河堤,人 称“柳溪”,州民惠受其利。不久,陈尧佐又奉召入京,参预修撰太祖、太宗、真宗三朝 国史。之后,受命继其弟陈尧咨权知开封府。
开封为首都所在地,历来难以治理。陈尧佐采取了 “治烦以术,任威以击强,尽察 以防奸”的为政策略,治理京畿,同时辅以诚信。以前每年正月十五晚放灯之时,为了 维护京城秩序,官府都把平时那些不安分、好闹事的“京城恶少年”禁锢起来,以防其 捣乱,节后才把他们放出来。陈尧佐任开封知府的这年,他事先把那帮人找来,对他们 说:“以前,官府把你们当坏人看待,你们就不做好事,现在我把你们当好人对待,希望 你们今后就不要做坏事了。”那帮人以为把他们召来,又要禁锢他们,不料陈尧佐却把他们放回家,因此都很感激。结果整个节日期间,没有人再犯法捣乱。天圣七年(1029)初, 陈尧佐由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任枢密院枢密副使,进入宋政府的最高决策阶层。
仁宗即位之时,年仅13岁,朝政由真宗皇后刘太后执掌,是为刘太后垂帘听政的特 殊时期。此时的朝廷中,矛盾重重,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在陈尧佐出任枢密副使不久,太常博士、知祥符县陈诂因驭下较严厉,引起众怒,县衙众吏一合计,竟全体辞职,空府而去。这可不是个小事,特别是祥符县近在京城,京城一时舆论大哗。有人上书指斥陈诂为政苛暴,刘太后大怒,欲严惩陈诂。但陈诂却又与宰相吕夷简是亲戚。摄于吕夷简 的威势,执政大臣们都不愿承办此事。刘太后将此事交发枢密院办理,枢密使张耆心存 疑虑,既不敢违太后之命,又怕得罪吕夷简,左右为难。陈尧佐向张耆提出了 “丢卒保 帅”之策,说:“陈诂是朝廷命官,他对部下严厉并非大错。但是若是惩罚陈诂,使胥吏们自以为计谋得逞,以后谁还敢绳治奸吏!”其实,陈尧佐也是鉴于时局向张耆提这个建议的。因为当时吕夷简正处于权势威盛之时,而刘太后已近垂暮之年,做事已多力不从 心,凡是多顺从吕夷简。正是从这种背景出发,陈尧佐觉得宁违太后之命,也不可得罪 吕夷简。最后,陈诂免受惩罚,陈尧佐也以给事中擢任参知政事,继又迁官尚书吏部侍郎。
次年,刘太后即病卒,仁宗赵祯亲政。宰相吕夷简被人指为阿附太后,罢相贬判陈州,陈尧佐则被指为附攀吕夷简,也遭罢黜,以户部侍郎出知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 赴任途中路过郑州时,陈尧佐碰上了同乡好友王文吉,俩人在一起游玩了几天。因此又 被人告发,说他透漏了朝廷机密,被逮京师,下御史台査办,由御史中丞范讽负责他的 案子。经范讽调查取证,证明陈尧佐是被诬告,遂雪其冤。事情澄清以后,陈尧佐改知 庐州(治今安徽合肥)。历同州(治今陕西大荔)知州,复徙知永兴军。
西安为前朝古都,文物古迹颇多,在此以前,刘太后曾派遣宦官在西安盖寺庙,前任知府姜遵为讨好太后,阿附宦官,曾把大量的古碑、碣石运来作盖寺庙的砖石用,使这些极有历史价值的文物遭人为毁坏。尤其是唐代以来的墓石,有十之七八被毁坏,非 常可惜。陈尧佐看了以后很痛心,即向仁宗奏明,建议那些保留下来还没有被毁坏的碑 石,由朝廷下令,让各州县好好保护,传之千秋。仁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永兴军任满,陈尧佐徙知郑州,因助修章惠太后园陵有功,得赐诏褒奖。景祐四年 (1037)四月,陈尧佐由户部侍郎、知郑州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擢为宰 相。
但陈尧佐任相不到一年,就遭人弹劾。右司谏韩琦多次上书,直言“宰执非才”。故景祐五年(1038)三月,陈尧佐即被罢相,以淮康军节度使守本官出判郑州。复以太子太师致仕闲居。庆历四年(1044)卒于家,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
陈尧佐终生好学,无论居官、居家,皆手不释卷,读书不辍。他擅长赋诗,又长于书法,他的古隶八分书笔力遒劲,点画肥重,老犹不衰,被世人称之为堆墨书。又为人俭约,常告戒子孙左右,对任何动物都要心存善意,不要伤害他们。家中的器具、服饰 有所损坏,他都让人及时修补好。因为他忌讳看到家人随意丢弃或损害不全的物件,特意起了别号叫“知余子”,节俭自律,甘于清贫。他对自己走过的路,总是持满足的态度, 毫不后悔。晚年曾为自己撰写墓志铭说:“寿八十二不为夭,官一品不为贱,使相纳禄不为辱,三者粗可归息于父母棲神之域矣”。有文集30卷。又有《潮阳编》、《野庐编》、 《愚丘集》、《遣兴集》等。
👍👍👍